第一篇:实验的作文
“哎呀、哎呀!加油、加油……”咦,这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我们教室在做神奇胶水的实验呢!
上作文课了,只见黄老师手中高举两本厚厚的书,然后神秘兮兮地对我们说道:“同学们,今天我带来的这两本书,每页都涂上了魔法胶水,而且它无色无味,如果这两本书相交在一起的话,就会无法分开,你们相信吗?”黄老师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我可从来没有听说过世界上有魔法胶水啊!”同学们都疑惑不解,我半信半疑地想:“世界上有魔法胶水?难道黄老师会研制药水?各种奇思妙想从我脑袋中闪过。黄老师见我们不信,于是请庞佳琦到讲台上闻,果然没有味道。
黄老师把书一页一页地交叉着,然后请出”大力士“张翔微和陆文轩进行PK,只见他俩都紧抓书脊,使劲地用力一拉,可两本书并不赏脸,好似连体婴儿一样怎么也不能分身开来。只见张翔微咬紧牙关,脸上显露出一副很狰狞的表情,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仰面大笑。黄老师又请了一组大力士——袁晨晨对战万政明,只见他俩使出吃奶得劲儿,脸涨得通红,好像熟透的桃子一般。脸上的肌肉还不停的颤抖着,可爱极了。万政明的脖子上青筋暴起。他弓着腰,头朝右斜,仿佛随时都要摔倒似的。”大力士“袁晨晨往后一拉步子,万政明便被袁晨晨拉到了门口,”扑通“一声就撞到了雪白的墙上,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黄老师见我们兴致勃勃,就让我们同桌之间试试,我迫不及待地和同桌试了起来,可是甭管我们使多大的力气,书本还是无动于衷。我心想:难道书本上真的涂了魔法胶水?哇!可真神奇呀!
后来,黄老师为我们揭秘,原来,这是因为摩擦力,才会分不开的,书越厚,就会难分开。一页书看起来是平整的,其实凹凸不平的,就像毛孔一样,所以这样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摩擦力。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趣味,只要用心观察,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第二篇:实验的作文
有一个晚上,我在饭店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只死蟑螂躺在地上,被一只蚂蚁发现了,它急忙爬回洞中,带来了一大群蚂蚁,只见它们有的咬着蟑螂的头,有的拖着蟑螂的身子,有的拽着蟑螂的脚。等准备好后,它们齐心协力拖着蟑螂向前爬去。一会儿,一只蚂蚁不行了,随行的蚂蚁便及时替代上去,整个觅食行动进行得有条不紊。
看到这一现象,我心中产生了许多疑惑。蚂蚁为什么要在夏天时觅食呢?它们怎么抬得动比他们大那么多倍的动物呢?这些问题,我百思不得其解。回到家中,我打开了《少儿百科全书》,在上面找到了答案:原来,蚂蚁一般在夏天觅食,将食物搬进洞中,待到冬天时再慢慢享用。蚂蚁身躯虽然渺小,但它们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所以它们能抬起比自身重50多倍的东西。
其实,在自然界中,类似蚂蚁觅食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犀牛与犀牛鸟互惠互利;导蜜鸟与蜜獾团结协作,共同享用蜂蜜;藏羚羊在绝望之中,能迅速合作,共同逃生……
动物界如此,人类亦如此。有一个外国科学家来到中国做了一个瓶口脱险的实验。结果,小学生们只用了仅仅3秒钟就全部逃出了瓶口;在盛大的音乐会上,乐师们在音乐家的指挥下,演奏出了一曲曲慷慨激昂的交响乐。
由此可见,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有所成就。
第三篇:实验的作文
今天科学课课上,黄老师拿来一些鸡蛋。同学们疑惑了,老师是要我们撞鸡蛋,还是要我们吃鸡蛋?可是鸡蛋太少不够我们吃。
大家疑惑不解的时候,黄老师开口说自己煮鸡蛋的时候把生鸡蛋和熟鸡蛋混了起来,要我们现在来区分开。同学们一听,马上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起来。有的同学说:“把鸡蛋放到耳边摇一摇,有声音的是生鸡蛋,没有声音的是熟鸡蛋。”有的同学说:“把鸡蛋放到水里,沉下去的是熟鸡蛋,没有沉下去的是生鸡蛋。”有的同学说:“把鸡蛋放到手里掂一掂重的是熟鸡蛋,轻的是生鸡蛋。”还有的同学说得更离谱:“把鸡蛋敲开不就知道了。”最后在黄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决定用最科学的方法——转鸡蛋。
实验开始了,老师把两张桌子和在一起,叫旁边的同学坐着看,让后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看,哪怕漏掉一个细节。老是拿出第一个鸡蛋,把尖的一头朝下,立在桌子上用力一转,鸡蛋香芭蕾舞演员一样翩翩起舞。同学们叫着:“是熟的!是熟的!”老是拿出另一个鸡蛋,用同样的方法一转。鸡蛋像一个喝醉酒的人一样摔倒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是生的!是生的!”就这样,老师拿出了一个又一个鸡蛋转。最后我们分出了三个熟鸡蛋,四个生鸡蛋。
这时,我的大脑里出现了一个大问号:为什么熟的鸡蛋能转起来,生的鸡蛋为什么一转就倒。黄老师好像看到了我们脸上的大问号幽默地说:“生鸡蛋里蛋黄、蛋青是液体,中心不稳定,所以不会转动,而煮熟的鸡蛋重心稳定,所以会转动。”
这次实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身边处处有科学,只要你认真观察就能发现。“
第四篇:实验的作文
每当我再摆弄起电路零件,听蜂鸣器鸣叫;每当我再次栽培一些小植物,看嫩芽儿一点点茁壮成长;每当我再次看水的波纹,看漩涡,水花与水波扩散,都会想起第一次做的硫酸铜结晶实验。
我看到这个实验是在一本有关科学的漫画上,硫酸铜那幽深而晶蓝的结晶以及在阳光下那莫测的反光让我喜爱不已,便与爸爸做了这个实验。
那时,我对实验很不熟悉,什么方法,什么步骤也一窍不通,连准备器具对着书,照着说明单也找不清楚。刚开始对实验挺绝望的。还是爸爸与我一起看着书规划了实验步骤,才开始进行实验。
许多危险的器具让我望而生畏,这个也有毒,那个也有毒,这个不能直接接触,那个也不能接触。小心翼翼了半天,才好歹拿出硫酸铜、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称、玻璃棒、烧杯、药匙及一些辅助物品来。
实验开始,我和爸爸称出了3克幽蓝的硫酸铜一一依旧小心翼翼,颤颤巍巍,因为电脑上说皮肤接触硫酸铜,会出现很多疾病,现在想来,对于家里纯度较差的那点硫酸铜,碰也没什么大碍,称好后,将硫酸铜加进了大概30毫升的水中。
下一步就是加热并溶解了,点燃酒精灯,这我还比较在行,因为早已点过多次了。点燃酒精灯,推到三角架下,放上石棉网,放上烧杯,一气呵成。而搅拌,爸爸看我抓着棒在里面乱捣一气,就把这活揽了过去,随着硫酸铜的溶解,水逐渐成了幽蓝的美妙液体,我仿佛入迷了,蓝色的溶液在我眼前晃荡。
溶液渐渐冷却下来,我们把它晒在了太阳下,等水蒸发后,结晶就形成了。
三天后,幽蓝的结晶形成,其中,还有一个由几块长方体组成的花朵。
我的第一个实验在幽蓝的结晶的光中落幕了。
第五篇:实验的作文
大家一定见过广口瓶和鸡蛋吧!那你们见过瓶吞鸡蛋吗?啥?没见过,那就来我们班看看吧!我们今天的课程嘛,就是“瓶吞鸡蛋。”瓶吞鸡蛋要准备的材料有:一个熟鸡蛋、一个广口瓶、一张纸和一个打火机(火柴),就可以了。
我们的老师拿着一个鸡蛋,把那原来光滑的鸡蛋轻轻在桌子上敲了一敲,那光滑的身上顿时就长出了几条“皱纹”,老师又把“她放在桌上滚了滚,“皱纹”变得越来越多了,老师再沿着这些“皱纹”把“她”的壳去了。就露出一层光滑而白嫩的肌肤。接着,老师又把“她”小的那一头放入瓶子里。这时,同学们仿佛听到了鸡蛋与瓶子之间的参谋长:瓶子说:“大胆鸡蛋!你竟敢塞住我的嘴,看我不吞了你!”鸡蛋在说:“呸,我就是塞住你的嘴,你有本事,你就吞吧!我可不怕。”
然后老师叫一个拿着鸡蛋,用打火机点燃了纸放入瓶子。同学们瞪大眼睛,想看看鸡蛋能不能落到瓶子里。老师又叫那个同学把鸡蛋放上去,嘿,鸡蛋一放上去,就奇迹般徽号上滑。最后完全被“吞”掉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喊出“哇!”
者问:“谁知道鸡蛋为什么会被瓶子吞掉呢?”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答案,老师见我们一脸疑惑的样子,告诉我们:“因为纸燃烧用尽瓶中的氧气,而鸡蛋堵住瓶品,外面的氧气进不来,这时,瓶外的大气压强高于瓶内的大气压强,表面光滑的熟鸡蛋就压进了瓶中。懂了吗?”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同学们若有所悟的点点头,我回家也要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经过这一次的体验,我懂得了: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学问,只要肯探索,就一定会发现。
第六篇:实验的作文
周六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去做实验——“救火英雄”。今天的实验内容是怎么灭火。你知道的其实太简单,是不是想到用水啊,其实还有其他的方法呢!
今天给我们上课的是哈士奇老师和史迪奇老师。他们穿着白大褂,哈士奇老师还戴了一顶卷发毛,超级搞笑。我们每个小朋友也穿了白大褂,做实验都需要穿哦!他们先做了自我介绍,还让大家介绍自己。
现在正式开始做实验了。老师说要形成火,是需要氧气的,我们要灭火,就是要隔绝氧气。老师介绍了第一种灭火的方法:用沙子灭火。他告诉我们,沙子先生一屁股坐在了火焰先生的脑袋上,火焰先生就呼吸不到氧气了,所以它就灭了。要注意的是沙子不能一点一点的去灭火,必须一下子全部盖住火焰。老师还说家里锅着火,最简单的方法是用锅盖盖住。
第二种方法是用干冰灭火。我知道干冰就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它的温度是零下78度,温度一高它就看不见喽。
第三种方法用泡沫来灭火。我们体验了如何使用抽滤瓶,这里面也放了干冰,还有热水。
介绍完三种灭火方法后,老师让我们自己做了一个小灭火器,还用这个灭火器灭了蜡烛的小火。看见火都被灭了,我们都非常开心,还拍了一张欢乐的合影。
我觉得做实验很好玩、很有趣,能学到很多的知识,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我推荐大家都要去上实验课哦。
第七篇:实验的作文
今天下午,我做了一个关于磁铁的小实验,但是却没有成功。
上午的第四节课是科学课,老师让我们先预习2—3页,我看了三、四遍,觉得很腻,就翻开别的页面,看新的内容。不知不觉,我翻到了49页,页面的最上面是关于做一个小磁铁的实验。我很好奇,想:不如我也做一个小磁铁吧!上面有一幅图像,是一个人左手握着长形磁铁的N极,右手拿稳针,似乎在用磁铁的S极摩擦针。我仔细读了读说明:抓住磁铁的一极在钢针上沿着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30下,试试钢针可不可以变成磁铁。“难道这样就可以把针变成磁铁了?”我决定抽时间做一次这个实验。
下午回家,我写完了大部分作业,终于有时间了,恰巧妈妈在缝枕头,我就借了一根针来,说了我的目的。之后,我找来一个长磁铁,按书上说的做。可是我磨了很久那根针还是没有磁性。于是,我改成用圆磁铁。摩擦的时候我怕摩擦太轻了不能变成磁铁,就使出全身的力气用劲地磨,边磨边想:我假如把针做成了一个磁铁,再放到同学们面前展示,他们一定说我棒!越想越高兴,我磨呀磨,磨到了30下时,我本想看一看有没有变成磁铁,但我又觉得多磨一会儿磁性可能就更大了,所以我又继续磨起来。
我磨到40多下时才停手,用剪刀来检测它的磁性。奇怪的是,针怎么吸不住剪刀呢?我扫兴地把结果告诉了妈妈。妈妈说:“磁铁的磁化能力是有限的,你用这么小的磁铁来磁化针,那就不行,要用一个很大的磁铁才可以。”我很难过,自己的努力全白费了,用那么大力气磨了半天的针,针还是没变成小磁铁。
妈妈说的对吗?我明天还要做一次小磁铁,查明到底是为什么。
第八篇:实验的作文
今天的游戏让我大吃一惊,竟然说要捞沉船,捞船?哪儿来的船?在哪捞?怎么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师走上讲台,笑眯眯地跟我们说:“今天的实验就是研究沉与浮。”只见老师拿来一个鱼缸,鱼缸里装满了水,老师拿来一个盒子,放进水里,盒子浮起来了,因为盒子是空心的。接下来,老师把一个小铁片放进水里,小铁片沉下去了,因为小铁片是实心的。又一会儿,老师又拿来一瓶酱油和瓶油,老师分别把它们两个都滴几滴进水里,奇怪的'是,酱油沉下去了,油却浮起来,同样有油字,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呢?老师回答说:“因为酱油双水重,所以沉下去了,而油比水轻,所以浮起来了。”
之后我们分成三队,每队有7个人,我们队领了浮物后,老师就把我们给带到走廊上去了。走廊上有三个塑料箱,每队用一个,箱子里都装满了水。我们队先用卷尺测量水位。水深28厘米。我们先用一个可乐空瓶(我们的船)放进水里,可乐瓶是浮着的;然后我们往可乐瓶里倒入三分之一的水放进水里,可乐瓶还是没有沉;接着倒进三分之二的水放进水里,可是只有可乐瓶身体沉下去了;最后我们把可乐瓶装满水再放进水里,可乐瓶终于沉下去了。
轮到打捞“沉船”实验了,我们赶忙干起来了。一会系,一会绑,就在我们快要弄好的时候,事故发生了,我们的绳子突然断了。我们连忙重新补救,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想到这么一断,竟然让可乐瓶浮起来了,所以我们队赢了。
哈哈,听完我的介绍,你是不是知道不用在海里,也能捞透船呢?你动心了吗?快试试看吧!
第九篇:实验的作文
我盼望以久的小实验终于开始了,我赶忙把所有东西都收了过来,这个实验需要的材料我都仔细的检查了一遍又一遍,总怕漏掉一些,我看了一眼我写在纸上的步骤,这上面写着所需要的材料有:面粉,碘酒,毛笔,碗,勺子,一碗温水和筷子。
我开始动手了,我先用勺子倒两勺面粉在碗里,接着我把水倒进碗里,用筷子来搅拌,然后我拿毛笔在白纸上写了一个大字“吴”,最后我用棉签沾了点碘酒,沿着我刚刚用毛笔写的“吴”描了一下,“吴”我仔细观察发现:字先从黑色慢慢的面成了蓝色!就像深红色“大军”把白色大军的地盘给占领了一样,于是深红色“大军”就给这片“土地”上的“士兵”们在这里插上一排排蓝色的旗帜来庆祝我不由自主的大叫起来:“妈妈!”妈妈听见我的叫声,急忙跑过来说:“怎么了?”我兴奋地说:“我的实验成功了!”接着我跳地三尺高,然后我带着疑问的表情,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面粉和碘酒接触就会变蓝?”再接着妈妈耐心的把这个原理仔细的讲给我听。
这一次我做这个实验最大的收获是:面粉里含有淀粉,只要面粉和碘酒接触,他们就会变成蓝色,这是面粉的一个主要的特性。
如果按照我这样,效果就会更加明显!这次实验我做的非常成功,我觉得这是我的一个非常大的收获,而且我还知道了许多知识,我真为我的实验感到自豪。
第十篇:实验的作文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今天上了一节什么样的有趣课吗?来,,我告诉你,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实验课。
上课了,蔡老师拿出一袋盐和一包胡椒粉,老师要做什么呢?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嘀嘀咕咕,议论纷纷。一会儿,蔡老师让我妈仔细看,他先在盘子里倒一点盐,再倒一点胡椒粉,用一根筷子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搅拌在一起。同学们都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看,整个教室非常的安静,我的小心脏扑通扑通的跳,连眼睛都不敢眨,生怕看不到那个奇迹。
这时候,听见蔡老师说,今天我们把胡椒粉和盐巴分离开来,我想,胡椒粉和盐巴怎么分离呢?难道是盐巴一边,胡椒粉一边,正想着,只见蔡老师拿了一件旧衣服铺在下面,接着拿了一个塑料勺子使劲在上面磨擦,不一会儿磨出电来了,再把勺子放在盘子里,胡椒粉被吸上来了,一点一点地吸上来了,真是奇迹啊!我看的非常地专心,心想回去可以做给爸爸妈妈看了,心里面美滋滋地。
因为胡椒粉比较轻,而盐巴比较重,胡椒粉就像调皮的男孩子被静电轻轻地吸上来了,盐巴像女孩子乖乖地躺在盘子里,
今天蔡老师给我们上课,不仅给我带来了欢乐,而且让我懂得了科学知识。我非常开心,以后会我更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谢谢蔡老师精彩的实验课 。
第十一篇:实验的作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不,这次的蚂蚁实验,让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这个星期的双休日实在无聊,爸爸上班,妈妈煮饭,而我呢,被“囚禁”在“监狱”书房里埋头苦干。我那不安分的心早已挣脱了这把枷锁,透出窗外,自由飞翔……也许妈妈会让我解放?也许爸爸会急忙从公司跑回家,嚷着要带我去KFC?太多太多的想法从我的小脑瓜里蹦出来。“在干吗呢?写作业!”妈妈“狮吼功”又朝我开炮了。没办法,写呗!
“沙沙……”书房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我的写字声。突然,一只蚂蚁,从空中落到我的作业本儿上。“不会吧?”我叫了起来。“从那么高地方掉下来还没死?”我连忙用手掐起这只怀有绝技——“铁布衫”的蚂蚁,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观察了一遍。“要不来做个实验?”说着,我便兴致勃勃地把蚂蚁丢到地下。只见那只蚂蚁像体操运动员似的,平平稳稳地落到地上。我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似的——惊呆了。于是,我又反反复复地实验了几十次,结果还是不变如一。我又掐起蚂蚁观察了个“里外透”,只差用X光照了。不过,这反而更激起了我的兴趣。我打开电脑,打入“蚂蚁为什么摔不死?”这几个字,一敲回车键,答案立刻出来了。原来啊,蚂蚁有8只脚,可以使它在空中巧妙地保持平衡,从而造就了摔不死的“神话”
这次的蚂蚁实验让我懂得了:凡事都要相信科学的解答。
第十二篇:实验的作文
我做过许多奇思妙想的科学实验,令我最感兴趣的是那次用液体做的实验。
我先轻轻地拧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的倒到透明的玻璃杯中,我想:哈哈!第一步就这么顺利,那么接下来的几步不就更顺利了!接着我打开花生油瓶子,斜着让油一点点的倒在杯中,接着用筷子把它们搅拌起来,水和油就融合在一起了,可是过了一会儿后就分开了,变成了两层液体:第一层是花生油,第二层是水;我想了想:咦!要不,我再倒一些酱油,看看会发生什么?我又在杯子里倒了一些酱油,搅拌了一下,酱油和水便溶合在一起了,可是花生油仍然在第一层。
我想:为什么会这样的呢?我最爱吃的蜂蜜?如果我倒入一些蜂蜜又会怎样呢?然后,我又把蜂蜜和这些液体混合在一起搅拌,一开始是溶在一起了,但是没过多久却变成了三层:第一层是花生油,第二层是酱油和水溶合在一起的液体,第三层是蜂蜜。
我想:为什么不同的液体混合在一起,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真叫人琢磨不透啊!为弄明白这样的道理,我便把着杯“奇怪”的液体拿到爸爸面前,问道:“爸爸,你瞧,为什么我怎样搅拌这些液体,它们也不会融合在一起呢?”爸爸仔细瞧了瞧这些液体,然后笑着对我说:“儿子,你想想这些液体的重量有什么不同呢?”
我把它拿到面前,仔细看了看这杯液体,想:重量?液体与重量有什么关系呢?我又充满了疑问?爸爸看到我这个样子,说:“液体最轻的总会在最上层,稍重的在中间一层,最重的液体在最下层。”
啊!这杯“神奇”的液体,让我懂得了液体不相溶是与重量有关系,也让我懂得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让我们解开“谜题”。
第十三篇:实验的作文
我的外公是一名中学化学特级教师,他第一次让我做的化学实验是:明矾的结晶。
我们首先准备好实验用品。实验的用品有: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明矾、天平、烧杯、药匙、研钵、玻璃棒、纯净水和温度计。然后开始做实验。同时。我也憧憬着实验的成功。
在外公的指导下,我先用天平称出25克明矾,倒入研钵。我用研钵磨碎明矾,再把明矾分成两份,摆好三角架,在架子上放好石棉网,把小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烧杯中倒入100毫升纯净水。然后在三角架下方放上酒精灯,点燃酒精灯。
接下来,在酒精灯加热水的同时,将明矾用药匙放入烧杯,一次两勺。每放一次就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直到杯中明矾融化。外公不断地用温度计测水温,让水温保持在摄氏90度左右,当所有明矾都融化在水中的时候,熄灭酒精灯。然后,外公让我拿出小手指肚那么大的一块明矾晶体,轻轻放在烧杯中的明矾溶液中,当做晶核。
晶核溶解了一点以后,就停止了溶解,这种现象叫做饱和。我们把烧杯送到窗外仔细观察。一小时后,我看见晶核上布满了小小的结晶,它们看起来像一根根尖锐的针。第二天我发现这些结晶迅速长大,外形和原来的晶核很像,而原来的晶核已经像整个大拇指般大小。如果把它横过来看的话,它的左边有一些平整的三角型,其他地方则凹凸不平,而且很容易碎。
第一次做实验我学到了许多十分重要的知识,例如:知道了明矾的熔点,知道了明矾的晶体是什么形状;还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真是收获颇丰。
第十四篇:实验的作文
我喜欢体育运动,它能增强我的体质;也喜欢读书学习,它能增长知识;但我最喜欢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它能带来很多惊喜和奥秘。
一天我在电脑上看到了一个实验,名字叫“气球吸杯子”。我感到很好奇又疑惑不解,小小的气球怎么能吸起杯子呢?我带着满脑的疑惑来到厨房,想亲自实验一下。
我先用水壶烧了一壶开水,之后把烧好的开水倒进了一个塑料的水杯里,让水在杯里停留了一小会儿,再把水倒了出去。然后趁热把冲好气的气球放在杯子上,用手轻轻的按了一会儿。我满怀期待的看着气球,它倒底能不能把杯子吸起来呢?
一分钟后,我把手拿开,再拿起杯子,令我惊讶的事情发生了,不管我怎么晃动杯子,气球都没有掉下来。我又提起气球使劲的摇晃,可杯子还是和气球紧紧地连在一起,就好像它们成了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过了一会儿,我把气球从杯子上拔了下来,再重新放在杯子上,可是这回气球却吸不住杯子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好奇地去“问”知识渊博的电脑。原来,当茶杯里的热空气慢慢变冷时,杯子内的压力比外面大气压要低,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通过这个小实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我们亲手去实践,才能探究并知道其中的奥秘!
第十五篇:实验的作文
看芝麻开门的时候,看到了一个问题,就是用纸给烧开水吗?我问爸爸,爸爸说那我们一起做个实验就知道啦。
吃完晚饭,爸爸说我们开始做实验吧,我高兴地听爸爸的话准备东西。爸爸让我准备了蜡烛、报纸和铁丝,还有钳子和打火机。由于我不会做,只有看的份啦。
爸爸先用铁丝做成了一个架子,架子只有两条腿,但是爸爸想了个办法,让两条腿的架子站了起来,因为他把一条长腿WO了一下,爸爸说这样就稳定了。爸爸又用报纸折了一个小碗,接了水后,放在架子上点燃了蜡烛。但是刚点上蜡烛,水就漏了出来,纸杯破了,实验失败了。
爸爸说让我们总结一下这次失败的原因,我们考虑了一下,可能是纸太薄了,还有报纸的吸水性强,应该换一种厚一点的纸再试一次。想了很久,我们忽然想起还有手工用的折纸,不知道可不可以。说做就做,马上就折纸做了一个纸杯,状上水,果然很好。
开始没有什么动静,只是杯底被烧黑了。渐渐地纸杯里冒起了烟,还从杯底冒起了小汽泡,可是很慢,一共用了二十多分钟水都快耗干了还没有开,纸杯的其他地方撑不住了,水又渗漏了出来,这次还没有成功,我们的目标是让水烧开。
今天的实验只能做到这里了,经过这次实验我学会了,纸杯可以来烧水。实验真有趣。
第十六篇:实验的作文
“好,现在我来给大家发一些小灯泡,你们发的小灯泡可能是好的哦,呵呵……”没错,这时候胡老师又要给我们做一个关于电路的实验呢!
我小心翼翼的接过小灯泡,想了想老师说的话,小灯泡可能是好的但可能是坏的。要用好的电路来测一测到底好还是坏的。于是,我把小灯泡放到了装灯泡的位置轻轻地转了转,深怕自己把小灯泡弄坏了。可是小灯泡转紧了居然没亮,我望着这只“缩头乌龟”不知道如何是好!
可是,老师就仿佛是个严格的老板,这个实验还没成功。老师又让我们做另一个实验了。老师给了我一组亮不起来的电路,让我们从中检查出其中哪个东西坏掉了。而且每个小组都要比赛!我听了这个消息非常没信心,就犹如一个将要参加大考的学渣一样。这时候开始比赛了,我垂头丧气的把坏掉的电路中的个部位的零件拿出来试了一试。这个时候我发现有的同学手都在发抖,有的同学连东西都掉到地上了,还有的同学的电路都断路了等等……
那时,只有我最冷静了,虽然我那时闷闷不乐但是我还是小心翼翼的把电路搭好。最后我竟然得了第一名!我听了这个消息一蹦三尺高,高兴的不得了。
最后,我终于知道了之前那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原来是螺丝没转紧,下次我还是要多多注意啊!
第十七篇:实验的作文
又是一节科学课,我好激动啊:不知老师要教什么有趣的内容,还是要做趣味的实验呢?
“太棒了!”科学老师端着一杯液体和一些其他的东西来到了课室。我们一看就知道是要做实验了,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老师一拍桌子,说:“安静!”我们立即安静下来。
老师拿起那杯白色的液体,老师一说,我们才知道那是牛奶。老师又拿起一瓶白醋,问我们:“你们知道热牛奶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吗?”“不知道。”我们回答。
这实验真是有趣啊!
第十八篇:实验的作文
今天,杨老师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对大家说:“今天运气真好——一大早就捡到了一块烧不破的手帕!”听了这话,教室里一阵骚动,大家都议论纷纷。有的说:“杨老师肯定在骗人!”有的说:“对!对!的确有烧不破的手帕!”这时,杨老师说:“不信做个实验,怎么样?”“好!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于是,杨老师开始做实验了。她先拿出一块上面绘有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图案的手帕,把它放入了含有70%酒精和30%水的混合液体里。等全部被浸湿后,老师再把手帕拿出来,放入另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盆里,又点燃一根火柴,那火柴上的火苗一碰手帕,整块手帕就立刻被烈火围住,只见火苗越窜越高,火舌足有一尺来高呢!这时,我看到手帕上的“小白兔”在熊熊烈火中“拼命挣扎”,我越看越心疼,真希望火快点熄灭。
突然一股浓浓的酒精味扑鼻而来——原来是杨老师把火扑灭了。
接着杨老师再把手帕展示我们看,“啊!完好无损!”有人惊奇地喊道,“呀!太神奇了!”我情不自禁地想。正在我们惊奇又纳闷的时候,杨老师给出了答案,原来:酒精是易燃的,而水是吸收热量的,在燃烧的过程,水一面吸收热量一面将火与手帕隔开,这样,手帕就不会被烧破了。
啊!科学真奇妙,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去争取探索更多的科学的奥秘!
第十九篇:实验的作文
上周日下午,我们的小记者进行了一次精彩的旅行,其中的魔术实验让我记忆犹新。
我最想去的地方是科学实验室。正好,湖北文理学院的志愿者姐姐带我们去的第一站是科学实验室。让我们先了解方便面。每个人都知道方便面是由面包、酱、面粉和蔬菜组成的,但是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让我慢慢开始:面饼的制作首先是揉面、揉面、切丝、烹饪、油炸、冷却,最后是包装。但是我想知道的问题仍然没有答案。正当我纳闷的时候,志愿者姐姐带我们去了一个实验室,两个志愿者姐姐正在那里做实验。他们将方便面浸泡在水中,然后在机器中蒸几分钟。当我们再次看到实验瓶时,我们都傻眼了:哪里有一滴水,哪里就全是油。真的很糟糕。方便面里有这么多油!我不敢再吃方便面了。
后来,带领团队的姐姐带我们去了另一个实验室。进入实验室,我们看到一个矿泉水瓶,里面只有一点水,旁边还有各种液体。这是干什么用的?做实验的志愿者将蓝色液体滴入瓶子。瓶子里的水变成蓝色,然后慢慢消失了。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志愿者往里面滴了一滴白色液体。水变成蓝色,慢慢变成紫色。另一滴红色液体被滴入其中。紫色变成红色,最后变成绿色。我们目瞪口呆!志愿者的哥哥笑着说:“你也可以试试。”感觉太棒了。
但是天气不太好,开始下雨了。我们必须结束这次难忘的旅行。
第二十篇:实验的作文
今天,我做了一个特别的小实验。
这个实验的名字叫“镜子前的蜡烛”,这是模仿大科学家爱迪生小时候做过的一个科学实验来做的。首先,我在屋子里兜了一圈,发现卫生间是做实验最理想的地方,因为那里白天都很黑暗,而且有一面大镜子。于是,我拿好蜡烛和打火机,还顺便带上一面化妆镜和一条破床单,和妈妈一起像探宝似的走进了卫生间。
我们轻轻地关上门窗,开始了神奇的探秘之旅。妈妈先用床单把镜子蒙住,然后“啪”地一声点燃了蜡烛,把蜡烛油倒在洗漱台上,小心地把蜡烛安上去。黄色的烛光在黑暗中闪闪烁烁,发出“咝咝”的燃烧声。我越发好奇了,瞪大眼睛仔细地看着。这时,妈妈问我:“你感觉这儿亮吗?”我皱起眉头,思考了一下,说:“还行吧!不算太亮。”这时,妈妈掀开床单,又让我拿起化妆镜,放到蜡烛的前面,正对着大镜子,然后又问我:“现在感觉怎么样?”我凑上去,东看看,西瞧瞧,仔细地观察了一番,肯定地回答:“比刚才亮多了。”
妈妈高兴地说:“完全正确,实验成功啦!”她摸了摸我的头,继续说道:“我来告诉你原因吧。这是反射的原理。没有镜子的时候,光有许多都被墙壁吸收了。有了镜子,光线就会反射回来,不被墙壁吸收掉,所以就会感觉明亮了许多。”
我听了后,终于恍然大悟,兴奋地拉着妈妈的手说:“我以后一定要像爱迪生一样,多做实验,多观察,做个大科学家!”
第二十一篇:实验的作文
上课铃声响了,老师端着瓶瓶罐罐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同学们议论开了,有的说:“老师做什么?”有的说:“也许做实验吧!”老师究竟要做什么呢?”大家既兴奋又好奇,目光都聚集在讲台上。
老师笑着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做的这个实验很有趣。你们看见过土豆浮在水面上吗?”“什么,土豆能浮在水面上?”我第一个不相信地大叫起来。老师看见我强烈的反应,笑着说:“利慧妍,就请你协助老师一起来做实验!”我在同学们的鼓动下走上了讲台,尝试着完成小实验。在老师的提示下,我首先将实验瓶罐上了半杯水,然后就把土豆扔进了瓶子里。“嗖”的一声,土豆就像是一艘潜水艇一下子沉到了水底,我的心也跟着沉了下去,一边还嘀咕着:这么重的土豆,怎么可能浮上来。”
老师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别着急,你试着放勺盐看看有什么变化。”我将信将疑地拿起调羹放了一勺盐,唉,水起泡泡了,土豆似乎往上浮了一下又沉了下去。我没有放弃,继续放了一勺盐,又用筷子搅匀了,这时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土豆犹如一个身姿轻盈的舞蹈仙子慢慢地浮出了水面。“成功了!土豆浮起来了!”我兴奋极了,同学们也连连鼓掌。原来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浮力原理,而死海现象也是和这个原理有关。
第一次做实验就成功了,我不仅感受到了实验的乐趣,获得了知识,也明白了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信心就会获得成功!
第二十二篇:实验的作文
今天,在我进教室时,就发现桌上放了一个玻璃杯和一瓶碘伏,还有一盒火柴,我还以为是谁受伤了呢。
等上课了才知道,这节课要做一个叫《变色的碘》的实验,老师说着就开始做了起来,老师在玻璃杯里倒了少许的水,然后再把碘伏滴上五六滴进去,碘伏开始扩散,像一条条小鱼一样,轻轻一晃,水就成了淡淡的棕色,在灯光的照射之下变得晶莹剔透,美丽极了。老师拿出三四根火柴点燃之后,迅速放到水里头,两者接触的一刹那火柴就灭了,之后迅速盖上盖子,再等了一会儿,杯子里就有了像纱巾一样的烟雾,铺满了整个玻璃杯,薄薄的,若隐若现。
过了一会儿,老师神秘的笑了笑,像刘谦一样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老师把杯子举起来轻轻地摇了摇,溶液一下子又变成了透明的。我们张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很是惊讶。
老师又让我们试,我和几个男生就去了。我先滴了几滴碘伏在装有水的杯子里,我晃了晃,一看成浅棕色的了,这好像我最爱喝的果啤一般,真想尝一尝。这时我一看,一个男生划火柴老是失败,我赶紧抢过来说:“我来吧。”他就给我了,我拿出三四根火柴同时划着,我立即扔了进去,他也迅速盖了盖子,明明玻璃杯里面有烟,但是无论我们怎么摇他,玻璃杯里的溶液都不变色,我们不服气,换着人摇晃着,但也不能改变什么,到了最后我才知道是碘伏放多了。
今天的实验非常的有趣,只要多观察多动手,就会发现更多的科学现象。
第二十三篇:实验的作文
开始做实验啦,名字叫“吹不灭的火苗”。我感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火苗是轻而易举就能吹灭的呀?我满脑的疑问,感觉老师在骗我们呀!
实验道具分别是:一张白纸、一个打火机、一卷胶带。先把纸卷起来,然后用胶带把白纸的角粘起来。把打火机一按,“啪”,打火机上的一个小孔里冒出了火。这实验到底怎么做呢?我很想知道。
开始啦!我们先让戴玮泽来吹火苗,看看能不能吹灭。他先吸了一口气,然后用力把气吐出来,可火苗就是跟他作对,就是不熄灭。吹完了她上气不接下气,脸红彤彤的。第二次轮到姜泽轩了,他也吸了一大口气,用力地把气吐了出来,可火苗还是没被吹灭,像跳起了舞,那一张白纸都给吹飞了,火苗纹丝不动。他两次都没成功,都失败了。火苗像在说:“来啊,来啊,来啊。你吹不灭吧!你就是吹不灭我。”
接下来,女生来吹了!朱俪娜第一个来吹,老师就把圆桶倒过来,开了打火机,她一吹,哇!她只是轻轻一吹,就把火苗吹灭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之前男生吹得脸红红的,上气不接下气,而我们女生只轻轻一吹,火苗就消失啦?
原来男生吹小口洞的时候,气全散开了,而女生吹时是小口对火苗,气都集中起来把火苗吹灭了。当然,男生吹不灭,女生吹得灭了啦!
这个实验太好玩了,生活中也有很多实验,等你去发现哦!
第二十四篇:实验的作文
今天我想在家做个实验,我左思又想,又看了一遍《百科百科实验大全》,终于找到了一个有趣好玩的实验,就是----气球吸上水杯的实验。
首先,我按实验里的说明拿来了开水水杯和气球。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可以开始做实验啦。首先,我把气球吹大,我有看了一下书,发现书上说不能很大,所以我就放掉了一点气,开始第二步了,把开水倒进水杯里,我手一摸水杯,哎呀,好烫啊,急忙把手缩回来,第三部是把水倒掉,又要把杯子吸到气球上,依照书上说的停留三十秒,我放好了刚一松手气球便掉了下来,我很伤心。但是我又不甘心失败,抱起书又从头到尾细看了一遍,发现我做错了一步,倒水时不能太满,而我却倒满了,找到原因我准备再做一次实验。
实验材料又准备好了,我在第二步时把水少倒了一点,其他步骤都没有变,在按气球是我十分期待,还特地按了五十秒,以防这次再次失败,五十秒结束了,我的手离开了气球,这是奇迹发生了,气球居然吸在了水杯上,阿,我成功了,我手舞足蹈的十分开心激动。这时,门开了,妈妈回来了,我把我的得意作品给妈妈看,她一看也不住的夸我。
其实原理是:杯子经过水后,会热,此时杯压力小,所以气球便会吸在水杯上,科学实验太好玩了,不但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还丰富了我的科学知识,以后我还要找更有趣的实验来做。
第二十五篇:实验的作文
回想起那时充满童年幼稚的我做了一次有趣科学实验,用放大镜和涂黑的纸点燃火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让我从中懂得了道理,还给我添了不少乐趣。
有一次我听科学老师说,黑色的东西易燃,用放大镜对着太阳,把纸放在放大镜的下面,就能燃烧起来。自从听了科学老师说,我特别好奇,可是我怎么也找不到放大镜,终于有一天,我从店里的柜子里找到了放大镜,我高兴极了,于是就去找黑色的纸,可是折腾了半天,材料还是没找齐,难道就次罢休,不!于是我想起了老师说,用笔在纸是画的很黑也可以。这时,我把笔找来拿了张硬纸,在纸上用笔涂黑。一切准备完毕后,就开始实验了。
我把纸放在了太阳底下,又拿起放大镜对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纸上就显示出了一个小小的圆圆的光点。这难道是太阳的光吗?尽管这火辣辣的太阳马上将要把我“烤熟”,但是我不放弃,因为离成功不远了。过了一会纸上有一个黑色的点出现了还有一股焦味,点越来越大,那是已经燃了,但却没完全燃了。我摸了摸头发,滚烫滚烫的,再不快我都快烧起来了,我心想。没过多久纸已经烧起来了,火多么的微弱,但是那么的另人感到快乐,我成功了!火烧起来了!
我将放大镜拿开了,似乎知道了纸为什么会燃烧:那是因为黑色易燃,又把它弄在容易燃烧的纸上,加上太阳的强烈的光,因此纸就烧了起来。
做什么事我们都得全心全意的去做,认真的做,才能做成。科学,知识,都得去探索才能知道,不能只读书里的知识,还要去探索知识,这样的知识才会牢牢的记在心里。
第二十六篇:实验的作文
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幅画,童年时不一定是在玩耍,有时是求知,有时是实践,有时是阅读……最令我难忘的莫过于是三年级的一节综合实践课。
记得三年级时,教综合实践的老师是黎老师,老师通过让我们做几个有趣的实验,使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其中,我最喜欢的实验要数用PH试纸来做的实验。
老师让同学们去买一些PH试纸来学校做实验,可我们班就只有我和另一名同学带了试纸,于是,老师拿了我们两名同学的试纸来做实验。首先,老师拿出她带的浙醋、白开水和鸡蛋清,我拿出我带的食醋和盐水。然后,老师撕下了一张试纸,把它放在食醋上,奇迹就在这时候发生了,同学们也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原来,试纸一碰到食醋就变成了红色,是偏强酸性的,酸度是一到二之间。紧接着,老师拿出了一个神秘物品,它白白的,可以流动,它到底是什么呢?过了一会儿,老师揭晓了答案,原来这就是洗衣粉水。我们又撕下一张试纸一测,试纸一下子就变成了深绿色的了,原来洗衣粉水是偏强碱性的。很快就到了下课时间,老师再一次撕下了一张试纸来测鸡蛋清,发现试纸变成了浅绿色的了,原来鸡蛋清也是偏碱性的,属弱碱性。
小小一张试纸,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真是太神奇了。
童年匆匆走过,但这次有趣的实验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永远也抹不掉。
第二十七篇:实验的作文
中午我懒洋洋地坐在椅子上看作文书。小作者的作文让我入了迷,我看见其中一个系列是写做实验的,突然,我心血来潮,自己也来做一个小实验!
纸杯里盛了水还会在火中燃烧吗?我一定要搞个究竟!
我在家里找到了一个废的纸杯,往里面装了一些水,然后让爸爸给我提供一个打火机。一切准备好后,我高兴地笑了。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这柔弱的纸杯怕不怕火炼呢?我倒要看看。
我把纸杯移到打火机上面,点着火,那火焰像蛇一样贪婪地舔着纸杯底部,几秒钟后,杯底已经被火焰烧得“面目全非”了,原来的“小白脸”已经变成了“包公脸”,可其它地方没有变化,即使过了几十秒中,纸杯也还完好无损!我想:这是其中盛了水的原因吗?如果没盛水的话,会不会着火呢?
带着疑问,我又找了一个纸杯,没有盛水,把它放到打火机上方,点着火,那火蛇又开始攻击杯子,不一会儿,纸杯就被烧成了灰烬。和书上告诉我的实验结果完全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我经不住答案的诱惑,上网查了一下资料。
原来纸杯的燃点很低,里面又只有空气,就算是打火机那么微弱的火也能轻易把它点着。加入水后,由于水有良好的吸热性,把打火机提供的热量都吸收了,所以纸杯就点不着了。
虽然书上告诉了我实验的结论,但我觉得,自己亲身做实验后,得出的结论才是最完美的结论。
第二十八篇:实验的作文
期二下午第二节课时,程老师简单地总结了第六课的方法。然后对我们说:“我们来做一次小实验。”接着,老师从兜里掏出一个小纸包,打开一看,是一张长方形的、薄薄的纸,纸上面有一些碎纸片。老师把纸放在讲台桌上,又从讲桌里拿出一个白色的,挺大的三角板。然后举起三角板问大:“谁能用这个三角板把纸吸上来?”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举起手来。
老师让同学们把手放下,叫没举手的邢进同学上来做这个实验。邢进来到讲台前面,左手拿着三角板,右手摸着头。脸上露出为难的样子。他心想:老师给我出了个难题。我怎么才能把这些小纸片吸上来呢?他先用尺子试着吸了几下,可是都没有成功。怎么办才好呢?他急得直抓头。老师见他这样为难,就让他回去了。同学们又一次举起手来,有的同学还离开了座位。有的同学叫了起来:“我来!我来!”老师又让王秋华同学来做。
王秋华大大方方地来到讲台前,拿起三角板,在头上擦了几下,然后把尺子放在离纸片一寸左右的地方,只吸上来三、四片。她又在头上擦了几下,又试了一次。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盼望着纸片能被尺子全吸上来。啊!吸上来了!纸片终于全被吸上来了。同学们和老师都笑了。最后,老师让大家把事先准备好的尺子、纸片拿出来,每个人都亲自做一次。同学们听了,高兴极了,便立刻动手做起来。我们做完实验以后,老师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知道纸片为什么会被尺子吸上来吗?”大家回答说:“尺子能吸住纸片的原因是摩擦生电。”这时,我想起我每天梳头的时候,头发就发出嗞嗞的声音,原来是摩擦生电。
多有趣的小实验,又使我增添了新的知识。
第二十九篇:实验的作文
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想必大家都在电视上见过,但却不能亲身体验。这天,我和爸爸就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来做一个“火山喷发”的科学小实验。
实验前要先准备一些材料:一包小苏打粉、一瓶白醋、一些洗洁精、一小瓶红色颜料、一个玻璃瓶和一个小盆。
实验开始了,我先小心翼翼地把小苏打粉倒进瓶子里铺满杯底,再把红色颜料和洗洁精倒入瓶中,然后拿起瓶子左右晃动几下,耐心地等待小苏打粉完全溶解,最后,我忐忑地向瓶口内倒入一点醋,转过头对爸爸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可别眨眼啊!”爸爸对我会心一笑,我们都屏息凝视着,说时迟那时快,奇迹真的发生了,瓶中的红色液体如魔术般变成了泡沫,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红色泡沫在玻璃瓶中蠢蠢欲动,不时发出“咝咝咝”的响声,它源源不断地向上涌,突然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疯狂地从“火山口”喷涌而出,顺着瓶口一泻而下,流到了盆中。怪不得实验名叫“火山喷发”呢!
“火山”为什么会喷发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爸爸摸摸我的头,向我道出其中奥秘:“小苏打粉与醋会发生化学反应,可以产生大量的泡沫,洗洁精也起到了催化作用,可以使泡沫增加,就像你喝的汽水一样,摇一摇就会产生泡沫。”听了爸爸的解说,我恍然大悟。
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无处不在,科学源于生活,我们要去探索,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