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属的热胀冷缩
卢韩倩
在一节科学实验课上,老师给我们做了个实验。
实验的主要材料有金属环、金属球、酒精灯、冰水。老师先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再用热的不良导体夹住金属球,先放入金属环里,套得进去。然后,把金属球加热,虽然看上去没什么变化,但是当老师再次把金属球放进金属环里时,竟然套不进去了!许多同学都觉得不可思议,叫道,“哇!这怎么可能?”“不会是老师搞得鬼吧?”“怎么回事?”。在许多同学怀疑的目光下,老师又把金属球丢进冰水中,水中冒出许多小水泡。
过了一会儿,老师把金属球夹了出来,再次放入金属环中,咦?怎么又套进去了?同学们更加惊讶,“为什么?又套进来了?”“这其中隐藏了什么秘密?”“会不会是我眼花了?”同学们睁大了眼睛,满脸不解。老师也看出同学们的疑感,也让同学们做了实验,但也得到了跟老师相同的结果。老师终于讲出了其中的奥秘,就是“金属的热胀冷缩”。同学们也解开了心中的疑惑。
哇!科学真神奇!
第二篇:鸡蛋捏不碎的原理
陈致涵
别看鸡蛋那么薄薄的一层皮,你用手捏,可是捏不碎的哦,不信?你可以试试看。为什么捏不碎呢?我来给你科普一下知识。
大家都知道,力具有传递性。当你捏的时候,通过鸡蛋里的液体把力传递给了鸡蛋的其他地方。而鸡蛋是由碳酸钙构成的,有一定的坚固性,其实石头就是主要由碳酸钙构成。因为鸡蛋是拱型的,而且是放在手掌心,手指所做的力会传到掌心而抵销掉。当然如果握不好,有力一压就裂开了,就像在锅边磕碰一下鸡蛋就会碎一样,那是因为它受力不均匀而造成的结果。
因为它的形状是拱型的,当我们把鸡蛋捏在手心时,它表面所受到的压力都是相等的;这个压力不够,使蛋壳破裂,所以手自然而然就捏不碎蛋了。
今天的科普就讲到这里,下期再见!
第三篇:电
陶温博
一讲到电,大家肯定可以说出电帮助我们的一些事:玩手机、电灯……可是,电是怎么帮助我们的呢?
原来,电分为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就像两块磁铁一样,相同的怎么也合不上,不相同的不用力也可以轻易合上。
那么静电又是怎么一回呢?就是两个不同物体相互摩擦,使一种电荷增加。如:一根木头上有两条线,两条线上分别有一个气球,把毛衣上的毛往一个气球上一直摩擦,而个气球就会互相吸引。而两个都摩擦的话,气球就会相互排斥。
了解了静电,那么电又是怎么让小灯泡发亮的呢?用一个电池、一个灯炮、两条导线来解答吧!先将电池的两端接上导线,导线的另一头接上小灯泡。电池的正极流出电,从导线上快速到达小灯泡,经过灯丝,再流进小灯泡,从另一条导线流回电池的负极那一边,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就会使小灯泡发光。
电可以使灯泡发光,可以使电风扇扇出风,可以使电视开启……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第四篇:外焰
林媛媛
火焰的哪个地方最烫?当然是外焰!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也是意外发现的。
一天,我正在厨房里瞎玩,在开火时手指碰到了火的内焰,当我抽出时发现火的外焰比内焰烫,对于好奇宝宝的我心想:为什么内焰是红的不烫,而外焰是蓝的却烫呢?不应该是红的烫,蓝的不烫吗?
想着,我就开始“实验”了。我拿来一个向邻居家借的酒精灯就开始了。
首先,我拿来温度计,先将温度计放入内焰,再从内焰慢慢移到外焰,“硅!温度高了好多度!”我惊讶地大叫。为了确保实验的精确度,我牺胜了我的食指。我将食指慢慢放入内焰,“我的妈呀!竟然不烫!”我把手抽出,又将手慢慢放入外焰,当我的食指刚接触外焰时,我就后悔了,“嘶!好烫!”我立马用水冲洗。
虽然经过了肉体实验我还是半信半疑,但在有一天,我们上科学课实,经过老师的解说,我终于信了,我的猜想是对的,外焰比内焰烫,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炒菜要用外焰了!
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外焰最烫了吧!
第五篇:纸锅煮蛋
叶谨豪
“看,锅底被烧焦了!”有个同学叫道——只见老师手里提着一大推东西。有酒精灯、鸡蛋、白纸、铁架台、水等东西,该不会又要做一次奇奇怪怪的实验吧!
老师看见我们差异的目光,笑着说:“别大惊小怪的啦!今天我们来做‘纸锅煮蛋’实验!”
“纸锅煮蛋!”这新鲜的玩意儿还没听说过。同学们纷纷跃跃欲试,只见老师用纸折了一个纸锅,往里面盛满水,放上一些鸡蛋,端到铁架台上,然后点燃酒精灯,移到铁架台下。没过一会儿,纸锅锅底瞬间焦黑一片,蓝色的火苗窜来窜去,仿佛要吞噬着纸锅。有些人惊叫起来:“纸锅会不会被烧坏掉。”我心情几乎紧张到了极点!心里想:“万一纸锅烧坏掉,那鸡蛋岂不是吃不到了?”
过了一会儿,纸锅里的水沸腾起来,冒出一串串泡泡。只听见老师说:“鸡蛋煮熟了!”同学们各个争先恐后地去抢鸡蛋,我也抢了一个。
吃着美味的鸡蛋,但我心中仍然疑感不解:为什么纸锅不会烧坏呢?老师见我们迷惑不解的样子,笑眯眯地说:“因为纸锅有盛水的时候,火焰的最高温度只能达到100℃,100℃不能烧坏纸锅,而刚好煮沸水,所以就能煮熟鸡蛋了。”
我们顿时茅塞顿开,明白了纸锅为什么不被烧坏了。
这次“纸锅煮蛋”实验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