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急性子裁缝和慢性子顾客
教学目标:
1.认识会意字“承””泄”等9个生字,会写“夹、衬”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衬衫、负责、手艺”等词语,积累“衣“字旁的'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
4.感知想象的趣味性,激发想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感知故事的趣味性,激发想象的兴趣,会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同学们喜欢读什么样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故事名字为“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知道“裁缝”是做什么的吗?顾客呢?读了课题你有什么发现和想说的吗?指导两读课题:齐读课题,请突出人物的性格;齐读课题,请突出人物的身份。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语感,也是提升学生对题目的多元理解。
第二篇:急性子裁缝和慢性子顾客
暑假里,老师推荐给我们一本精彩而又幽默的故事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本乐趣多多的书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暑假。
这本书里的故事都非常幽默,同时也教给我们很多道理。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用奖杯吃饭的餐厅》,它主要讲的是:一个人走进新开张的“冠军餐厅”,一跨进餐厅大门,就有一位打扮成足球场上巡边员的服务员举着手里的裁判旗说:“请先生先去更衣室更衣吧。”于是他就去更换了一套袖子上有白杠的排球服,他还买了一个拳击手套形状的面包、杠铃模样的蛋糕和一个用奖杯当容器的土豆汤,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突然,发令枪响了,他连忙喝起了土豆汤,还被烫了嘴。他想知道餐厅为什么这样吃饭,就去请教经理,经理告诉他:“人们崇拜冠军,并希望自己能在竞赛中取胜,我这个冠军餐厅正是想大家之所想。”后来,他还去参加了真正的拳击比赛,可是冠军为什么不是在“冠军餐厅”里吃饭的人呢?
读完这一篇故事后,我深有感触:一个人要想成功,可不是容易的,要付出比别人多十倍、甚至百倍的代价,才能迈入梦想的大门,若是能简简单单就成功,岂不是大家做什么事儿都不用刻苦努力,只做“白日梦”就行了。正如这篇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那些不认真学习的人,我只能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第三篇:急性子裁缝和慢性子顾客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讲述了一个幽默又有趣的小故事。有一个急性子顾客冬天想做一件棉袄,他已经跑了三家店了,第一家说要第二年秋天才能做好,第二家说要第二年夏天才能做好,第三家要到第二年春天天做好,可是这位急性子顾客都等不及。来到第四家店的时候,裁缝说:“我冬天就可以做好棉袄,只不过是明年冬天。”顾客嫌时间太长,根本等不及。“别走”,裁缝叫住顾客,“依我看,我做的活儿最适合您这种顾客啦。照您的性子,一定会拿到衣服就穿在身上,对不对?”顾客说:“当然,我可不想把新衣服放在箱子里。”裁缝说:“您到冬天来取我给您做的美丽大方的新棉袄,让人夸奖您孩羡慕您呢。”顾客想了想,说:“你说的有道理,做衣服的事就说定了。”第二天,顾客又来,说等不及,不要棉袄了,要改成夹袄,裁缝同意了;第三天,顾客又来了,表示要把夹袄改成衬衫……
通过这个小故事里发生的事情,我有一些感想,就是第一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不切实际,要根据事情的客观规律取处理;第二,如果我们制定了计划,就应该按照计划去执行;第三,说过的话做过的承诺不能随意改变,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第四篇:急性子裁缝和慢性子顾客
在一年大雪纷飞的冬天,一位顾客走进了一家裁缝店,对裁缝说:“我想要一件棉袄。不过不着急,我可以明年冬天来取,也可以后年冬天来取。”裁缝说:“那可不行,我可是出了名的急性子,我下个星期就能给您做好。”顾客说:“好吧,您慢慢做吧!”说完,顾客就走了。
用了三天,裁缝把那件棉袄做好了,可是左等右等,那位顾客始终没来。裁缝非常着急,就把他的亲朋好友喊来,一起去寻找那位顾客,结果还是没有找到。
就这样过了一年,那位顾客终于出现了。他走进裁缝店问:“我的棉袄做好了没有?”裁缝回答道:“我早就做好了。”顾客拿起棉袄看了看说:“咦?这棉袄怎么变小了?”裁缝说:“其实我三天就做好了,可我左等右等,你就是不来取。到了春天,我就把棉袄改成了春装,可是你没有出现;到了夏天,我又把春装改成了短袖衬衫,可是你还是没有出现;等到了秋天,我把短袖衬衫改成了一件夹袄。我一直在等,等到了今年冬天,我又改回了棉袄,所以衣服变小了。”顾客说:“可是这让我怎么穿呢?”裁缝说:“可以留给你的孩子穿啊!”顾客说:“可是我还没孩子呢;算了,我不着急。我这衣服先放这吧。等我什么时候有孩子了,再拿出来给他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