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最美教师邓小岚先进事迹
空灵、纯净的童声响起。44个来自太行山深处的孩子们身穿虎头服、脚蹬虎头鞋,一身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服饰,用来自太行山深处最纯净的、天籁般的嗓音演唱着希腊语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这一刻,深深打动了全世界人的心。更令人动容是,这支“马兰花合唱团”的孩子们来自革命老区太行山脉—河北保定阜平县的五所乡村小学,是真正的“山里孩子”。朴实的他们从大山深处的山沟沟走向首都“鸟巢”的舞台,一曲“冬奥天籁”,不仅传唱了奥林匹克精神,更是邓小岚同志心系山村,坚定自己的信仰,一如既往地为群众做实事的赞歌。
邓小岚同志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新时代愚公”,更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岁月的风吹白了她的黑发,为了一个承诺,奉献了一生。1943年,战火连天。晋察冀日报深入太行,驻扎在阜平县马兰村,一个女婴在这样的反“扫荡”时期出生了,时局动荡,邓小岚被留给了阜平村子里一对老夫妇养育,直到抗战胜利之后,才把她送回父母身边。后来她两次回到出生的地方,当乡亲们亲切地呼唤她的乳名,她的心里默默地感动着。可五年过去,这个荒凉偏僻的山村依然是破旧的村舍、落后的教育、简单的吃食。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想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心里酝酿着、沉思着,她决定在这里搞红色旅游,一定要让乡亲们在大山里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
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她一定会跟着党坚定地前进。退休后,她默默为村里做事,帮助马兰村翻建学校、救助贫困户和贫困生,还帮助村里打造“红色旅游”,她每年的退休金三万多元,有两万元用来帮助马兰村。对需要帮助的村民她总是“慷慨解囊”,对自己却是“一毛不拔”、省吃俭用,真正做到日行一善。邓小岚本着“不忘本”“不忘恩”的初心,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用一生来回报“第二故乡”的养育恩情。
最让人感动的是,她用音乐启迪了山区孩子的心灵,打开了孩子们通往外面世界的通道。
一次她和报社的老人们回马兰扫墓,刚巧碰到当地的少先队员也在扫墓。她提议说让少先队员给爷爷奶奶唱歌,但他们什么歌都不会唱,这件事她放在了心里。
转年来,她就来兑现承诺。回到马兰村,教孩子们唱歌并学习乐器。从北京到太行山深处河北省阜平县的马兰村需要10多个小时,这条路,邓小岚已经走了18年。土坯房变成了小洋房、“羊肠小道”变成了“康庄大道”,通往马兰小学乡间路上的那颗初心却亘古不变。她用“初心”照亮了音乐舞台,让每个乡村孩子的音乐梦想发光,“酒香不怕巷子深”,冬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团队看到了媒体关于马兰童声小乐队的报道,他们决定让这些“眼里有光,心中有梦”的孩子们在开幕式演唱奥林匹克会歌。随后的几个月,孩子们进行了紧张而密集的训练,邓小岚总是坐在教室一角,默默地凝望着,陪伴着孩子们。开幕式正式演出那天。马兰花乐队专注投入,勇敢而闪亮,这朵深山里的小花悄然绽放在奥林匹克舞台,他们用精湛的演出,打动了全世界。一句承诺、一生相托。邓小岚用一生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的价值追求,她用行动践行基层共产党人的英雄本色,她用初心浇灌梦想的花田,只为他人芬芳。我们向邓小岚老师致敬,也致敬每一位点亮乡村教育的筑梦人。
认真学习了邓小岚老师的先进事迹,让我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要学习邓小岚先人后已、无私奉献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扎根基层一线的精神,学习她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扎根基层一线的精神,用“一颗心、一根筋、一股劲”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人生价值,书写基层一线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会多一分热情,对于学生,多一份爱心,对于学生家长,多一份耐心。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认真上好网课,关心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学生和家长做好自身的防疫措施,不忘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
第二篇:学习最美教师邓小岚先进事迹
要学习邓小岚同志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定力。从退休直至因公殉职前,邓小岚整整坚守阜平马兰义务支教18年!在这生前最后的18年里,邓小岚同志心无旁骛把大部分时间和经历投入到阜平县马兰村的儿童音乐教育,不图名利不求回报,只为用音乐点亮贫困山区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为孩子们的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这是何等的大爱和定力!在这定力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邓小岚同志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基层的无私奉献!
要学习邓小岚同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毅力。乐队成立之初,没有资金,简陋的学校也只有4间危房,邓小岚同志用自己的退休金和亲友的捐款翻修了校舍,将亲友家闲置的乐器收集过来,寻求相关部门支持陆续置办了架子鼓、电子琴、钢琴等乐器。在她的影响下,马兰小学有了音乐老师、音乐教室、舞蹈教室,“马兰小乐队”远近驰名,多次赴北京演出。十几年如一日的奉献,邓小岚同志真真切切改变了大山里孩子们的成长轨迹,这是何等的毅力!在这毅力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邓小岚同志对教育的坚守、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和对学生渴求的满足!
要学习邓小岚同志初心不改、坚韧追梦的耐力。邓小岚同志家住北京市内,但她一心扑在马兰合唱团的孩子们身上,坚持每个月来两次马兰村,手把手地教面对面指导。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为了一份承诺一份惦念长年奔波往返,日复一日风雨无阻,不知疲倦甘之如饴。18年来,邓小岚同志从北京往返马兰村的行程超过了20万公里!这是何等的耐力!在这耐力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邓小岚同志对仁爱之心的践履、对公私的取舍和对师德的崇尚!
第三篇:学习最美教师邓小岚先进事迹
一位有理想有信念的好老师,才会在学生们心中播下理想与希望的种子。
邓小岚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在乐队成立之初,资金不足,硬件设施薄弱,困难重重,她不怕困难,修建教室,置办乐器,拿自己的退休金、亲友的捐款及寻求相关部门的支持来发展乐队,参加比赛。这是一项多么艰巨的任务,她十几年如一日的在大山里坚守奉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真真切切的改变了大山里孩子们的成长轨迹。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社会也在飞速的发展,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对教师的综合要求也在不断的严格化,身为新时代教师,肩上的使命和责任十分艰巨。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邓小岚老师坚守支教18年,从北京往返马兰的路程达20万公里,她用她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和使命。她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典范,我们引以为傲,并发自内心的钦佩。
斯人已去,风骨长存。我们会以邓小岚老师为榜样,在以后的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衡量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争做新时代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继续把这份光与热延续下去!
第四篇:学习最美教师邓小岚先进事迹
邓小岚1943年生于河北阜平县易家庄村,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退休前在北京市公安系统工作。2004年起,邓小岚开始在阜平县马兰村义务支教,为村里的孩子义务教授音乐课程。她把每年一半的时间放在马兰村,18年来从未间断。
今年2月,马兰村所在的阜平县城南庄镇的44个孩子组成的“马兰花合唱团”登上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的舞台,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圣歌》,邓小岚的感人事迹由此再一次广为流传。从北京到太行山深处河北阜平县的马兰村,自驾车需要4小时左右的时间。而在十几年前通往阜平的高速公路尚未开通的时候,早晨8点从北京出发,一路换乘火车、大巴,抵达马兰村时往往已经傍晚时分了。这条路,77岁的邓小岚已经走了17年。北京来的邓奶奶给大山里的孩子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孩子们的童年也因为音乐变得绚丽多彩。
邓奶奶对教育的这份热爱、这份坚守使我受到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我深深地被她崇高的人生追求、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吸引着、感染着、震撼着,她不愧是我们的楷模、我们的榜样。
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我们要以她为榜样,努力做到:要有无私的爱心、高度的责任感、人格的魅力和渊博的学识。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培养教育学生,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小事做好。为学、为人、为师,都要高度集中;平凡、平淡、平常,都要务实创新。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找一个理由为她喝彩,在平常的日子里、在平凡的小事中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鼓励与温暖,及时送给她一缕“爱的阳光”,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赞扬中快乐的成长。
从邓奶奶身上,我重新领悟了“人民教师”四个字的真正含义。“人民教师”就是一种责任,一种乐于奉献、勇于承担的精神,如同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向她学习,以热心对待事业,以爱心对待学生,以真心对待家长,以诚心对待同事,以虚心对待荣誉,做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放心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