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精选5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精选5篇)
时间:2023-10-03 11:06

  第一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一、创设情景导入

  二、同学们,我向问问大家,和你们的爷爷、奶奶小时候相比,你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生活变化的课文,读题,理解课题,当看到呼风唤雨就想到谁?

  二、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看请字形。

  2、把读不好的多独几遍。

  三、检查自读情况

  四、默读课文

  课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找中心句)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自学课文

  把你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勾画出来,体会体会。

  六、小组内交流自学结果

  七、全班交流,理解课文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找出句子体会:

  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来说明我们这个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

  (举例子)

  ⑵拓展一下:

  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科技新成就?

  (生活、医疗、军事、航空、交通等方面)

  ⑶出示收集的相关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图片。

  ⑷学习这段的后部分内容:

  2、学习第三段:

  ⑴读句子,相机出示课后的句子体会: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理解“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原指什么?现在指什么?

  ⑵拓展一下:

  古代还有哪些幻想已经变成现实了的?

  (土行僧……地铁,一日千里……飞机,想入海……潜水艇……)

  ⑶从这段中的哪儿还能感受到呼风唤雨?

  3、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

  我们现代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底是谁在呼风唤雨呢?

  ⑴找出句子体会一下。

  ⑵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板书:

  现代科学技术←人类

  ⑶理解“发明”和“发现”:

  发现:原本就存在那里,只是没有被人们知道。

  发明:原本没有这个东西,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东西。

  ⑷用“发现,发明”说话练习。

  ⑸了解新成就,区别判断发明和发现:

  出示课件:

  X射线、空调、维生素、彩色胶片、青毒素、圆珠笔、激光、

  杂交水稻、移动电话

  ⑹在这段中还有类似的词语吗?找一找,理解一下:

  改观改变

  八、总结

  第二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1、认识“赖”“耕”两个生字,会写“赖”“耕”“改”“程”

  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至第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第一至第二自然段。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一至第二自然段。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兴趣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你们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2.同学们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法术高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们可真是呼风唤雨呀!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长句,生自由多读几遍。

  3.学习生字“耕”“赖”。

  三.精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中心句。

  2.联系上下文说说呼风唤雨的意思。

  3.课件出示词语,指导学生读准确。

  4.讲解“发现”与“发明”并进行练习。四.指导书写

  1.观察字形及占位。

  2.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3.交流展示,教师评议。

  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发明发现

  第三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唤”“技”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3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

  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

  用“”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2)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六、板书设计:

  第四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1、认读词语,理解“呼风唤雨,世纪,农耕社会,依赖”等词语,随文学习生字“赖,幻”。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1、创设情境导入

  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9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质疑。

  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3、学生质疑。

  预设:(1)“呼风唤雨”什么意思?(原来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在课文里指什么呢?)(2)“世纪”什么意思?(3)“呼风唤雨的世纪指什么?”等。

  师:顺着学生的提问在“呼风唤雨,世纪”两个词语下画着重号。

  过渡:刚才,大家抓住课题的两个关键词语去提问题,很会思考。学贵有疑,(指课题)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去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理清课文思路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课件出示本课的词语)

  依赖、哲学家、远洋船舶、农耕社会、潜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风唤雨

  (1)检查读音

  (2)分析“幻,赖”的字形。

  (1)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一读。生读。

  (2)文中有两个生字大家在书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字形结构。

  (3)师范写“幻,赖”。

  3、我们跟随词语再次走进课文中,请大家默读课文,继续思考你们提出的问题。

  4、汇报:读了两次课文,大家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学生汇报:从,,我知道了,,(结合学生回答相机理解“世纪”)

  5、师:只要大家仔细读课文,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呢。

  出示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

  三、品读第二自然段,初步感受科技的力量

  1、师出示第二自然段,引读:是谁来呼风唤雨呢?生接:当然是人类。

  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生接: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在这一问一答中,你发现了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这是一个设问句。

  师:知道什么是设问句吗?

  生:一问一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师:准确的说是自己提问自己回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这三个句子连起来,就是说: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出示句子)是吗?和课文的句子比较比较,你有什么体会?

  生:自读句子,比较。汇报。(强调突出了人类的智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力量)师小结:是啊,用上设问句,一下子就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多妙啊!我们也要学习学习。我们一起来再读读,体会体会,好吗?(合作读)

  过渡:读到这里,接下来,你想知道什么?(人类怎样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板书:现代科技

  2、再读读文,能找出答案吗?

  (1))指名学生发言

  出示课件: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2))用红色线条给第一句缩句帮助学生理解。

  师:这两个句子很长,读起来拗口。遇到这样的长句子,我们可以抓住句子的主要部分,省略修饰的词语。看着画红线的词语,我们连起来读一读。(人类获得发现和发明。)

  师:明白意思了吗?

  (3))区别“发现”和“发明”并学会正确运用。师:“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发现和发明(指名发言)

  师: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

  (4))抓“那么多”“奇迹般、出乎意料”感受科技的力量。(这几个词语变红色)那么加上这几个词语,你们再读读,有什么体会?

  (5))比较“百年”和“上百万年”

  师: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让人类生活发生了改观和改变,请读第二句。(学生齐读)这种改观和改变有什么特点?

  板书:改观和改变人类生活板书:一百年上百万年

  师:“上百万年”就是百万年以上,从时间来讲,比一万个一百年还长,可是在20世纪的一百年,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却超过了上百万年的综合。

  (画一个大于号)(在这两个时间的词语上画着重号)

  师小结:短短几句话,路爷爷层层深入,表达非常清楚。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2自然段。(老师读问句,你们读后面的句子)

  过渡:既然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那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20世纪的“呼风唤雨”呢?

  四、品读三、四段,具体感受科技的力量。

  1、请同学们读课文三,四自然段。课件出示:用“~~~”画出描写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提醒学生先说找到的句子,然后谈体会)

  预设一、20世纪,人类登上了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课件出示)

  (1))练读句子

  师:这是一个很长的句子,请同桌之间读一读,相互听听朗读情况。

  (2))感受语言表达的特点

  师:大家说说,这个句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呢?(指名发言)上半句是写发现,下半句是写发明,路爷爷在语言表达上,条理十分清楚。

  (在课件中将上半句变成红色)

  (3))体会词语搭配的巧妙

  课件出示四幅图并配上文字: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师:那我们再来读一读句子中的这些词语。

  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话)20世纪,人类登上了月球,发现了——

  (稀土金属,水);潜入深海,发现了——(奇妙的海底世界);洞察天体,看到了——;探索奥秘,又发现了——()。

  师:仅仅就这些发现吗?(不是)那你还知道哪些发现呢?(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课件:

  登上月球,发现了

  师:(大家的语言表达跟路爷爷一样准确、恰当)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了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师:地球村说明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经不再是神话,现代科技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

  过渡:可是,在20世纪以前,人类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3、(课件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1))师描述创设情境,引导读

  师:那时没有电灯,夜晚,人们只能在昏暗的油灯下干活;没有电视和收音机,千里之外发生再大的事情也无从知晓;没有汽车,远行只能徒步,甚至受伤需要抢救却没因为不及时而导致丧命,,

  (2))理解“依赖”和“农耕社会”

  师:人类的生活,只能顺从自然,只能听天由命,这就是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师:带着你们的想象,我们再来读这几句话。

  师:(伴乐)20世纪的到来,却让这一切发生了变化。20世纪,有了神话中的“千

  里眼”——那是(电视机,天文望远镜等),(有了什么让学生讲,学生讲什么并出现相应的图片)我们可以了解世上所有的事情;20世纪,有了神话中的“顺风耳”——那是(收音机、电话,)我们可以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乘坐飞机,我们也成了腾云驾雾的“神仙”,宇航员叔叔乘坐火箭还能像嫦娥一样飞向美丽的月球,,(展示科技变化迅速的图片)(红色字体让学生学生,师生很自然的接上)那么多的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出示)

  (3))你们看,(停顿,让学生观看画面)20世纪的成就,正如古人所说(引读)出示诗句。

  (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起读读这句诗。这句诗你是怎么理解的?

  你能通过朗读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名读)

  师:是啊,一夜的春风换来了千万树梨花的绽放,100年里科技迅猛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真是(引读)

  生活在这样的世纪,我们多么骄傲,多么自豪,20世纪的成就——(生齐读古诗)20世纪是(齐读课题)所以说(出示)第一自然段

  4、回顾课文,小结文章的说明方法

  师:课文学到这,请同学们再来回顾三四段,用心想想,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板书:举例子

  作比较引用

  四、拓展延伸,激发阅读期待

  小结:课文的疑问解决了,但是科学仍需要我们不断地带着问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面对新的世纪,你还希望科学技术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今天晚上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去畅想2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创造什么样的奇迹?

  21世纪是世纪。

  四、作业设计

  1、我要写一写课后的生字。

  2、我要把这篇文章读给父母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3、我要读一读《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板书设计:

  第五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唤”“技”1等2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3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开火车读生字词,教师及时正音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课文。

  3、教师范读

  4、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深入读课文

  读第二自然段

  1、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读第三、四自然段。

  1、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2、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对比的说明方法。

  ①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②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③齐读或开火车读

  学习第5自然段

  1、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2、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理清脉络

  说说哪些自然段讲得是同一件事情,讲的是什么?

  第一段(1):指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段(2):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第三段(3-4):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第四段(5):引用名言,点明文章的中心。

  五、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激发我们爱科学、学

  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Copyright © 2017 www.zhaowe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找文台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4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