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时间:2023-06-20 15:44

  第一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部分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二、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三、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对号入座”。

  四、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五、练习:

  1、填量词:

  一()花炮一()龙船一()花瓣一()象脚鼓

  2、照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火红火红

  六、写字: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三、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四、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六、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板书设计:

  第二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盛、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4.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

  1.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视频。

  2.介绍泼水节,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和生词。

  2.指导生字和生词。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开火车的形式。

  (2)识字比赛。

  三、把握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相互正音。

  3.再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词,自由认读。

  2.同桌互读、指名读,正音。

  3.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重点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提问:1961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2.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要求画出有关句子。指名读,交流感悟。

  3.出示插图,同桌合作读第4、5自然段,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4.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

  三、回顾课文,升华情感。

  1.再看插图,说说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2.请同学说说对最后两段的理解。

  板书设计:

  第三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读准“铺、盛”2个多音字,会写“灾、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插图想象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通过朗读表达欢乐、幸福、难忘之情。

  3.借助“象脚鼓”等词语描述过泼水节时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意。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傣族人过泼水节的图片,简介傣族和泼水节。

  傣族人民在每年的4月中旬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2.1961年的泼水节对于傣族人民来说世代难忘,因为那次泼水节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

  (二)初读感知,语境识字

  1.大声朗读课文,标自然段,圈出生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3.语境识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短语,学生齐读,学习生字。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傣族人民龙船驶过江面

  银碗里盛满清水笑容满面敲起象脚鼓

  祝福周总理健康长寿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

  (2)泼、踩、驶、敲,结合偏旁,做动作理解。

  (3)族:我国共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除了文中说的傣族,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出示词语齐读:民族、家族、傣族。

  (4)祝福:表示美好的祝愿,结合生活经验识记。

  (5)学习“铺、盛”2个多音字,读准字音,读好词语。

  铺:pū(铺路)pù(店铺)盛:chéng(盛水)shèng(盛开)

  4.再读课文,争取读通顺。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理解词语,写生字。

  一年一度:表示一年一次。一年一度的泼水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十分隆重。

  (2)写生字。

  度:第一笔点起笔在竖中线,广字头撇要长,里面的“廿”宽扁,笔顺是横、竖、竖、横,“又”写得扁一些,最后撇捺下方是齐平的。

  泼:书写时注意右边是“发”,长撇沿竖中线撇向左下,“又”的横撇与捺下方齐平。

  学生书写,老师及时评价。

  老师过渡: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是最难忘的,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板书:1961年周总理)

  2.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迎接周总理的?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感悟。

  句子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赶”可以换成“走”吗?一个“赶”字体会到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学生练习读句子,读出急切的心情。

  句子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傣族人民用火红的凤凰花铺成“地毯”,这是用最热情的方式欢迎敬爱的周总理。学生练习读句子,读出傣族人民的热情。

  句子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思考:把“一条条、一串串”换成“一条、一串”,行吗?

  “一条条、一串串”写出龙船和花炮非常多,更能表现节日的隆重、热闹和喜庆。

  老师补充资料:周总理工作繁忙,就是这样一位关心百姓,深受爱戴的好总理来到傣族人民身边,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喜庆热闹的气氛。

  3.学习第4~6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出示课文插图,找出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思考:周总理为什么要换上傣族的服装?从“笑容满面”感受到什么?

  周总理这样是把自己当成普通的傣族人,融入百姓中,他平易近人,与傣族人一起过节十分高兴。

  (2)读第4、5自然段,画出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

  出示动词:接过、敲着、端着、拿着、泼洒。

  出示词语: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

  借助上面的词语,练习说一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3)男生和女生比赛读第6自然段,比一比谁能读出开心的场面。

  4.课文最后连用了4个感叹号,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傣族人民是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多么令人难忘!(板书:多么幸福!多么令人难忘!)带着这种幸福,我们齐读第7、8自然段!

  课堂总结: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美好的祝愿送给傣族人民,所以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四)整合阅读《故事欢乐谷》中的《摆茶摊的蒲松龄》

  1.初读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第4~9自然段:

  (1)画出文中描写蒲松龄样子的句子,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他这样打扮的用意。

  句子:蒲松龄身穿一件补过的粗布短衫,灰色的长裤,裤管卷到膝盖上。

  他这样打扮是为了从形象上更接近于摆茶摊的老板,更容易和来往客人交流。

  (2)借助关键词,练习讲蒲松龄是怎样通过摆茶摊收集民间故事的。

  出示词语:老槐树、席子、香茶、招呼、诚恳

  (3)指名分享,及时鼓励。

  课堂小结:希望同学们在今后都能借助关键词语把故事讲好。

  三、板书设计

Copyright © 2017 www.zhaowe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找文台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4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