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征文(精选3篇)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征文(精选3篇)
时间:2023-04-16 10:17

  第一篇:简约生活—“地球与我”

  冬夏交替,昼夜轮回。昔日文人执扇携友,听水落有声,引得池鱼喧哗,衔杯赋诗,对月风流。而今闭上双眼,耳边是生灵凄切的哭泣,交杂着机械运作的声响,哀怨的问着谁夺取了他们的家园。流水不再清澈,鱼儿不再欢闹,面对着高耸林立的写字楼,谁能写下一首风流秀丽柔肠百转的诗歌?只能用一滴泪来感叹罢了……

  地球将我们搂在怀中哺育,我们却在不知不觉中撕扯着她的血肉。我们该好好待她,弥补我们对她的伤害。她所能给予我们的东西是有限的,我们触手可及的东西,是她经过上亿年孕育而成的,我们挥霍着这些宝贵的资源,可曾想过有取尽的一天,我们以她孕育速度的几千倍几万倍的速度消耗着有限的资源,那我们将留下什么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活在当下,我们应当学会简约生活。

  简约,顾名思义,简朴,节约。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简约生活这个概念大概已经被人抛诸脑后了。刘禹锡曾陶醉于他的“陋室”调素琴、阅金经,可见简朴的生活中并不缺乏乐趣。而今“快节奏、高频率、满负荷”已是现代人的真实写照。人们享受物质生活,并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面对着人们铺张浪费,穷奢极欲的现象,不得不提出简约生活,为后人种下一棵树苗,也让自己在这繁华喧嚣中放松身心。

  现今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成为全球性的三大危机,我们所能做的或许只能弥补冰山一角,但正需要每个人的点点滴滴来填补这个丑陋的洞。或许只是一个随手关灯的习惯,或许只是早起一些步行上班,我们不可能人人都能成为科学家去研究制造高端的仪器,我们渺小如蝼蚁,可却有溃堤之力。积微成着,哪怕微不足道的事物,日积月累,也会变得显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若我们连微小的事情都不去做,那么地球的生命会渐渐消逝,终有一天她会不堪重负地倒下,失去庇护的我们,失去栖息地的我们,又将如何生存?几百年后我们的子孙是否会站在我们墓前看着一抔黄土,埋怨我们的过错,凄声哭喊他们的无助?当他们再次读起诗人们清丽灵秀的诗歌时他们已无缘能亲临那如画的风景,他们,会是怎样的心情?这幕情景在我的梦中不时浮现,醒了也依旧能听到那撕心裂肺的哭喊,绝望又哀伤……

  晓风拂过水露的清晨,街上是小跑着去上班上学的人们,呼吸着清爽的空气,让生活简单些,让未来美好些……

  第二篇:世界读书日作文

  白色的奶气似的雾,悄无声息地笼罩着这座城市,又厚又重,白茫茫的,天连着地,地连着天,什么都看不见,把尘世所能看见的事物都蒙在一望无涯的洁白朦胧的轻纱薄绡里,显得飘渺、神秘而绮丽,而高楼屋宇所显露出来的轮廓,为这白色的世界里添加了黑色与灰色颜料,宛若一幅诗情画意的水墨画。

  可是,这如诗如画的景象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我们人类自己所种下的因果,大量的工业废气及二氧化碳等污染气体被尽数得排放,正是造成这场大规模雾霾的原因,甚至导致了首都上空被一块巨大的阴影所遮蔽,这阴影不仅侵犯了中国的版图,更是伤了无数国人的中华心。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我们所追寻的,是那碧色的蔚蓝,是那青葱的翠绿,是那清澈的流水,而不是身处于一片久不退散的朦胧胧的白色之中,任桃源美景怎么样的盼望都是无法找到之处。

  雾失楼台,诗人所描写的意境确实令人神望,但这种景象是万万不能牺牲我们的未来来换取,简约生活,我们要给未来带来“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简约的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为了让我们的子子孙孙可以看得见蓝天、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我们要逐渐远离因为能源的不合理使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过着一种简约的生活,促进人与自然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过着“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样如诗般的生活,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因此,自然和人类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我们切不可无度向自然界索取,我们要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在简约的路上,你我任重而道远,对环境的改变需要举全民全国之力,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为了改变这大自然对生态破坏的报复,我们要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人人行动,个个尽力,以吾之行,尽吾之力,坚守信念,互相取暖,生活就不会很艰难。

  第三篇:世界读书日

  索尔仁尼琴说:“宇宙有多少生命,就有多少中心。”

  如此简单的道理,多数人却并未意识到,物质的急速膨胀,世界的空前繁荣,资源被穷奢极欲地尽享,这一派光鲜场景背后却是伤痕累累的自然……

  如今,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巨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那个曾经天光明澈、风物灿烂的原配世界渐行渐远,浮躁与欲望充斥人们心灵。人类自大地将自己当成了地球的主宰者,忘却了万物平等、互相依赖的道理。在人类对大自然进行疯狂的掠夺之后,还未来得及体会万物之灵长的胜利,就体验到了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持续的干旱和暴雨,频频光顾的酸雨,黄河的水土流失,还有近来疯狂来袭的雾霾……

  “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却不知这些狼藉斑斑的矿坑是人类自掘的坟墓。”严春友这话倒像直叩在我们的心头上一般。

  在痛定思痛中,人类开始学会尊重,善待自然,善用地球资源,从简约生活、低碳生活做起。全世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环境的各种政策,便是全人类的地球梦的体现,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地球会是我们子子孙孙赖以生存的家。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新闻学副教授艾伦·韦斯曼在作品《没有我们的世界》中假设没有人类的世界中发生的林林总总,我们可以从其独特的角度来审视眼下的世界在往何处发展。毋庸置疑,简约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热门的话题,世界上的每个人时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地球梦,都在以各种方式引起共鸣,呼吁人类简约生活,保护环境,善用资源。

  面对地球的资源,我们要从科学的视角去审视它们。为了简约生活,可持续发展,对于森林和鱼类这样的可再生资源,做到“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其不会耗竭;对于各种矿物燃料,大气、水、土壤和生物各种不可再生资源,我们需要合理开发,科学利用,使其对自然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小程度。对于我们自身,我们更应该从简约自己的生活做起,从控制碳排量,到减少生活作息所耗的能量,更好地做到低碳生活,善用地球的各种资源。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中国梦”,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该从简约生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起,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我想每个中国人除了有一个中国梦,还应该有一个地球梦。

  张晓风呢喃:“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是啊,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善待地球,让我们的子子孙孙,每一代人都可以坐在时间的溪水里,垂钓天上的星星,看大地寒来暑往,四季消长分明;看种子播撒信念,古树支起苍穹。让我们的地球梦不只是梦,而是更美好的现实。

Copyright © 2017 www.zhaowe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找文台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4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