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意中国征文(精选9篇)

品诗意中国征文(精选9篇)
时间:2023-03-26 16:30

  第一篇:品诗意中国征文

  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悲悯,王维的清灵,白居易的写实,苏东坡的豁达,辛弃疾的豪迈,李清照的哀伤,陆游的坚持……那些诗人,那些诗词,早已融入血液,化为中国人的浪漫与诗意,化作坚强不屈的品格,引领着我们中国不断向前……

  长风破浪会有时

  身处乱世,悲居草堂,杜甫依旧关心天下寒士,情愿冻死。苏轼屡屡被贬,兄弟分散,却又能乐观地吟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句诗词豪放豁达,虽生不逢时,官场不利,却依旧有如此的胸襟,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迈向和谐美满的小康社会,从各国耻笑的“东亚病夫”一跃成为世界的领导者、主导者。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红藕香残玉簟秋

  多少中国人在身处逆境时不低头折节,司马迁因勇于谏被处宫刑,却忍辱写下了名垂青史的《史记》。“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痛失丈夫赵明诚,却怀着悲痛,笔耕不辍。南塘后主李煜惨遭家国之痛,沦为阶下囚,却将自己的诗词发挥得淋漓尽致。一首首诗词从他们笔端流泻而出,一缕缕情思从诗中自然流露,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一蓑烟雨任平生

  “芒鞋竹杖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无畏豪情已深入我心。中国人自古至今都是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戚继光奋勇抗倭,岳家军所向披靡,李广抵抗胡人坚守边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诉说着名将英勇拼搏,一首首诗词讲述着中国人顽强无畏,自强不息……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中国人的不屈,坚韧拔,已经成为中国人心底共同的记忆!

  一首首诗词,一个个回忆,将中国人紧紧连在一起,组成无比繁荣富强,无比英雄伟大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第二篇:品诗意中国征文

  诵经典古诗文,做有志少年郎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自从参加了小文学家比赛之后,我就爱上了古诗词,于是我利用今年的寒假好好地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的一档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

  我被节目中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深深地吸引了,每天怀着激动的心情期待着节目的准时开播,连续看完了五季所有的比赛。在选手答题时,我也无比紧张,总是会情不自禁地说出答案,如果正确了,就欢呼雀跃,无比兴奋。那些选手的诗词储备量着实让我震惊,一个问题刚刚抛出,他们就能够脱口而出,信手拈来。而最令我佩服的就是第三季的冠军——雷海为,他仅仅根据画在西边的窗户就答出了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么一点点信息都能答对,一定是因为他的心里装着“西窗烛”,装着“巴山夜雨”,才会在那一刻瞬间而出,连北大才子彭敏都叹为观止。

  然而,雷海为却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快递小哥,他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地送快递,可他随时都身上带着一本唐诗300首,等餐的时候、休息的时候就拿出来背一背。这个普通而平凡的人,对诗词的热爱和执着已经融汇到了他的血液乃至生命中,虽然生活艰辛,但是他懂得在读诗、学习中寻找乐趣,用一颗好学的心仰望星空,最终令他在比赛中一举夺冠。

  还有两届亚军彭敏,她屡败屡战,始终没有放弃,每季都在坚持,她品尝过世间最艰辛的挫败,却始终执着地坚守着追寻诗词的梦想,终于在第五季中绽放出最夺目的光彩,一举夺下诗词大会冠军,得以圆梦。

  看完《中国诗词大会》,让我爱上了诗词,也让我懂得了梦想之伟大,坚持之美。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不管你是外卖员,还是北大才子,总有一天,那微不足道的梦,会发出明亮的光,照亮你整个人生。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来了,我们的国家“病”了,我们的世界“病”了,我们现在身在“泥泞”之中。但是我相信,没有人放弃仰望星空,比如那些白衣天使、警察、社工、门口守卫的平凡老人……这些人汇聚在一起,如浩瀚星河,在平凡的生活里发出最耀眼的光。他们那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决心将突破重围、千帆过尽。他们身在井隅,却心向璀璨,用他们最平凡的生命,散发着最不平凡的光芒。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在平凡的工作中、学习中,都努力坚守自己的阵地,让我们都能拥有随时扬帆出行的勇气,哪怕就是身处“泥泞”,也能对浩瀚的星空心向往之!

  第三篇:品诗意中国征文

  曾经有位长辈问我:你的爱好是什么?我这样回答: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这两句唐诗,描写了舞中女子罗袖含香,翩翩飘动,就像秋烟里的芙蓉……猜对了,我的爱好,非古诗词和中国舞莫属!

  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我唱唐诗。在唱诗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起舞”。的确,每一首诗词,都是一曲精炼凝妙的歌,可吟可唱,余音绕梁;而舞,用动作和形体,把诗词的意境展现得韵味无穷。我常想,诗词与歌舞,大概从诞生起,就形影难分吧!

  因为学舞,吟唱诗词时,有了更合拍的伙伴;而因为爱诗,我对一些舞蹈动作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当然,诗词虽美,日复一日的学习中也总会感到枯燥;舞蹈虽靓,练习基本功也是异常艰苦的。所幸我能做到疼时不哭,燥时不弃。因为兴趣给我了力量,让我总能告诉自己要坚持!

  我还有个小秘密:诗词歌舞经常助我一臂之力呢!

  一个周末午后,我慵懒地躺在沙发上。妈妈喊我学习,我迟迟不动。眼看她要发火,我便用脚拍打着沙发唱道: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妈妈“噗嗤”一笑,说:“行了行了,就让你再睡一会儿!”;有一次,小姨在绣十字绣卡包,我也想要一个,便围着她手舞足蹈:哇!绣成安放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小姨一乐,说“喜欢吧?绣好就送给你了!”

  我想,大概是因为这些美好,让人赏心悦目,乐于承全我的小心思吧!

  有时候我在吟唱或起舞时,闭上眼,就会变成其中的主人,仿佛看到桃红宿雨,柳绿春烟;也会宛若呜啼耳畔,落月当空……那种感觉,真是太美了!

  古诗词、中国舞,都是民族文化中的明珠!我将继续陶醉其中,也希望能为它们的传承贡献力量。

  第四篇:品诗意中国征文

  撑一支长篙,向历史漫溯,便是千种风情。——题记

  在诗的国度里,仰望,便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俯首,立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游山,便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乐趣;玩水,则触“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梦幻……

  你看那诗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多么的怡然自得,转眼观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放。但是谁人又知他“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心思,他定是在等待,等待“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那一天。因为,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用“仙”字来称谓他真是在合适不过了。但“仙”也同样适用于那位“菊花隐者”。他放声高歌“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邪”,那挂冠而去的背影,多么的伟岸,且看他归去之后,真是“不亦乐乎”。时常“登东皋而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多么惬意。你再看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许你会问,这样真的快乐吗?他来告诉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是啊,做人是痛苦的,但是最痛苦的莫过于“心为行役”。

  路过陶渊明后便看见了一座亭子,你看“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再者“临溪而鱼”“酿泉为酒”……“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原来,“是太守与客饮于此”啊。然而快乐总是如烟火般稍纵即逝的。转眼间“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如此闲适快活,安详和平的景象,真令人心旷神怡。

  见识了“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我们再欣赏“岳阳楼上范仲淹忧国忧民”。

  岳阳楼不愧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置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此景果真如梦如幻。可纵然有此美景,也掩盖不住他内心的忧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着实令人敬佩不已。

  当你身处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你会发现更多的乐趣,以及对古人的敬佩。就如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还有那“落花人独立落雨燕双归”的爱,等等……

  让我们一起置身历史之中,共享这难得的千种风情!

  第五篇:品诗意中国征文

  书桌上的它,分外显眼,那是我情有独钟的《千家诗》。就在这本书里,我第一次觉得,诗歌是那样的美好。

  我轻翻书页,步入了那个诗歌的年代。

  矮矮的平房,成荫的柳树,树下乘凉的,会是陶渊明吗?一袭白衣,一壶老酒,那月下独酌的,是李太白的身影吗?早朝之上,慷慨激昂主张变法的,是王安石吗?被贬后,独坐小舟,借酒消愁的,会是苏东坡吗?竹林里,独自抚琴的,是王维吗?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远远地瞧见,木门前徘徊的,一定是崔户那落寞的背影;“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春日午后游走于花丛中的,不必说,定是程颢在欣赏风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在钱塘湖边品味春光,白香山,也是在那样一个初春的日子,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吧;“天街月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千年前的唐宫,会有人知道那个宫女的心酸吗;“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诗秀就在那仲夏的夜晚,静静地等待友人的到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唐朝的春节,也是像如今一般热闹非凡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了,大街上,也是冷冷清清……

  我就这样在那诗歌的年代彳亍着,突然想起诗歌,对今日的我们,也是那样的重要。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当你准备浪费粮食的时候,就想想这句吧!农民种田,是多么不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就是那辛勤的劳动人民,自己默默地工作,换来我们的幸福;“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不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们吗,孜孜不倦地教导着莘莘学子。

  原来,诗歌,离我们那么远,却又那么近,诗歌见证了数千年的中国,无论是苦难,是辉煌,是沧桑,是淡泊,是热闹,诗歌的魅力,永远是那样的安静。

  生一炉薪火,泡一杯绿茶,读一首诗歌,日子,就这么静了下来。

  第六篇:品诗意中国征文

  读诗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河中,它带着悠久的历史沉淀,缓缓走来,它浸润着诗人的文化气息,隽永魅力,它凝结文人的智慧结晶,延续至今,它迎合了时代而生,顺应潮流而前,它含有的文化底蕴经久不衰,它就是文化宝库的魂宝——诗。

  诗流传下的精华是当今社会挥之不去的那份对诗意重塑的欲望。当下生活,屏短话长,诗依然是一种用来最饱满的情感表达的方式。时代急剧变化,传统文化与现代从分裂走向融合,诵古吟今,诗永远生生不息。

  诗意

  诗的世界无限精彩,无比美妙,有诗相伴的青春,充满诗意,流淌诗意。

  读诗能陶冶情操,促进学习进步。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一种自信的态度;毛泽东:“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是一个豪情的姿态;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一颗永不言弃的心。古人优秀的豪情壮志给予我们向前的力量,向上的力量,被这些诗浸染的我们,又怎么会不满怀希望?

  读诗读情怀,读诗人情感的延伸,畅游诗海,“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每个人都应在进步中前进“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昂扬斗志,积蓄能量,坚韧前行,在壮阔的意境中,我们追寻诗和远方的过程中学会成长。

  为何读诗

  读诗,懂诗,懂生活,青葱岁月品诗,品古典诗韵,品诗里行间的魅力,让青春的色彩被层层诗意点染;由淡淡墨香晕染,让似水流年的青春由登高赋诗引领,由幽幽诗意充实。

  读诗不负青春,不负年华。

  诗,应是青春的陪伴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以诗装饰青春,与诗为友,青春与诗意邂逅。让青春绽放诗意。

  第七篇:品诗意中国征文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有着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其中有一种文化瑰宝,源远流长……

  在我眼里,若中国文化是满天的繁星,那么诗词绝对算得上是夜空中最亮的那一颗明星,那便是“星垂平野阔”般的气势。若中国文化是无边的云锦,那么诗词它就是最引人注目的一抹红霞,那便是“天河云彩轻”似的诱人。

  我热爱唐诗,我喜欢《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看似平淡无奇,甚至没有一个吸引眼球的字眼,没有一点染的色彩,却使人脱口而出,且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不由自主地想起同样流传千古的佳句“隔千里兮,共明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想到这儿,我又不轻吟诵起了大诗仙李白的经典名篇,家家知晓的《静夜思》,好一个“床前明月光”好一个“疑似地上霜”它没有奇特心灵的景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独具匠心的辞藻,它只是以叙述的语气,达远客思乡之情,可它却耐人寻思、意味深长。

  是啊!“应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我赞叹这《滁州西涧》,在春暖花开、生机盎然的春季,诗人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草,而对巨树苍天上的黄莺鸟却表示无意。幽草安贫守节,黄丽百态千姿,实在让人捉摸不透,这诗人,为何独宠幽草?思索了好一会儿,才知此诗寓意显然。

  我崇拜诗人、词人,是他们用笔墨写下这一首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篇。李白的豪放让人敬佩不已,“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何人有此胆?唯我李白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彰显在了苏老先生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岳飞将军也挥毫落纸写下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啊!年少时,就应当立志读书,否则将来一定后悔莫及。辛苦付出的老师、父母,他们的身影常伴我们左右,再苦再累也默默奉献着,这不就是罗隐的“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么?

  我也同样向往诗词中的“神州”的江山美景。“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这是诗人钱起眼中的青山流水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杜甫望岳时写下的《望岳》诗,琼山峻岭,高耸如云,站在山峰之巅,就是“直下看山河”嘛!“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微雨绵绵的西湖也别有一番趣味,这便是“西湖绵雨图”……

  诗狂——贺知章,诗杰——王勃,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他们的经典名篇,在我的耳边回荡,他们让我领略到了中国诗词的经典美,其中的趣味是如同滔滔江水般“浪淘风簸自天涯”。诗魔——白居易的《琵琶行》让我身临其境,第一次聆听到,诗人描绘的琵琶语。

  诗词,它,流露的是诗人们千丝万缕般的情感。

  诗词,它,漂流在岁月长河之中,从未被“神州”抹去痕迹。

  第八篇:品诗意中国征文

  中华诗词犹如一望无边的大海,博大精深的文化深邃且浓厚,越向其中深入,越为其中的精华和浩瀚感慨万千,赞叹连连。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多么美妙的诗句啊,短短几行字,诗仙李白写出了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圣杜甫笔下的月夜如此的壮阔无比——大江滚滚东流,月光随着水波不停地涌动;诗魔白居易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当我去北京旅游,踏上长城的那一刻,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不禁想大声吟诵:“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当我登上泰山顶,激动地感叹道:“会当绝凌顶,一览众山小。”

  而当我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时,苦恼和烦闷的情绪叫人喘不过气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短短数字,道出了我内心无法言语的哀愁。这时,脑海中忽然浮现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励志诗句,我的心与诗词共鸣,诗词诉说了我的内心,调整了我的心态,感染了我的情绪。

  祖国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给了我们这么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努力学习,而我从小就梦想做一名汽车设计师。我要设计没有毒尾气排放的汽车,改善自然环境;我要设计“变形金刚”汽车,改善交通拥堵;我要设计风能、太阳能汽车,改善紧缺的能源问题。我要让自己的设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祖国争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平淡的句子在我心中掀起了莫大的波涛,有如点燃了一束烈火,熊熊燃烧。

  中华诗词是一种载体,也是一种精神寄托,中国的文化全融汇在这里,我为自己的民族骄傲,为自己的祖国自豪,为有着这样文化的中国而激动不已。

  第九篇:品诗意中国征文

  昙花惊艳四方,却只是一现,而它——诗词,以独特的魅力存在于历史长河中,从不随波逐流,屹立傲然。

  ——题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朱熹

  只有经历了风霜雨雪,才会拥有笑到最后的机会,只有经历了刺骨寒风,才会迎来春暖花开,坚守自己心中的一份春,只有耐住寂寞与寒冷,才会香远益清,只有朝着心中的信念永不言弃,才会扬起瑰丽的彩虹,梅花为何会笑到最后?是坚持,是承受。

  一身正气冲霄汉,著称青史照尘寰——司马迁

  遨游过浩瀚沧海,怀抱过巫山云雨,才懂的执着与坚韧。在君主的冷落、宫刑的折磨后,一代史学家著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问这部‘无韵之离骚’从何而来?是坚韧,是不屈。

  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屈原

  度过茫茫大海,踏遍山山水水,才明白壮志凌云,饱览山河锦绣,体察民间疾苦,为报效祖国,倾尽才华,可最终却投江而死。可悲,壮志凌云、豪气冲天的伟人,为我们留下的不只是精神,还有那惊天动地、泣鬼神的著作——‘离骚’。

  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惜死——岳飞

  身在战场,心怀黎民,才懂的民生疾苦。勇敢拼搏,英勇顽强后,才会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豪情,最后却被奸臣以‘莫须有’之罪杀害,一代英雄,竟落得如此下场!可悲、可叹!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

  身居官场,见过腐朽与黑暗,历经盛世与衰落,明白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叹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岳阳楼上高瞻远瞩的他,看到了‘衔远山,吞长江’的气势,在磨难中成长,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枚功勋!

  中国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下了自己的语言,讲述了时代的兴衰与民族的存亡,而诗词也因此源远流长,使无数炎黄子孙引以为荣。诗词因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成为永远的中华文化!

Copyright © 2017 www.zhaowe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找文台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4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