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征文(精选3篇)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征文(精选3篇)
时间:2022-12-17 11:19

  第一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征文

  又是一年清明,且向荒野漫行。清明节不仅是我们诉说对过去之人的怀念与纪念的载体,更是我们告慰前辈这山河无恙、国泰民安盛世繁华的机会。

  复是一年且追思,缅怀先烈敬英雄。

  回顾历史洪流,我泱泱华夏从不乏民族英雄。不必说潜伏时刻为顾全大局而选择被烈火烧焦至牺牲的邱少云同志;也不必说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自我生命为代价换取敌方碉堡炸毁开辟前行道路的董存瑞同志;更不必说危难时刻以自我的身躯堵住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通路的黄继光同志……正是这些革命先烈的铮铮铁骨才撑起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未来。革命先烈是灯塔,驱散我们心中的雾霾;革命先烈是向标,指引我们正确的道路;革命先烈更是榜样,传递我们宝贵的革命精神。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你听,“同志们,为了新中国的胜利,冲啊!”董存瑞的坚定号角在我们耳边吹响;你看,刘胡兰在生死关头用生命书写“生的光荣,死的伟大”的伟大篇章。丰碑长在,英魂永存。我们不能忘却是谁扛过狂风巨浪,是谁跨过险山恶水,换来了如今的和平与安定。身在盛世,不能忘却革命先烈的奉献,缅怀,便将其长存于心。

  过往之人不可留,精神传承不可断。

  革命精神,是对英雄先烈伟大精神最好的概括。无论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还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无畏生死、舍身为国的奉献精神,亦或是“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勇于探索、奋发进取的开拓精神,都是对革命精神的生动阐释。英雄虽已逝,浩气久长存。而今时今日我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正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对前辈们革命精神继承和传递的一种重要方式。

  革命精神不仅仅能体现在国家大事上,更能应用于平凡小事里。在学习上,我们应效仿前辈的坚持不懈,刻苦耐劳;在工作里,我们当学习前辈的勇于创新,奋发向上;在生活中,我们要效法前辈的坚定决绝,舍己为人。往者不可留,传承不可断。我们要做的就是沿着革命先烈的脚步继续前行,续写我国革命事业的伟大篇章。

  道路当沿前辈行,未来当由我辈书。

  又是一年清明,且当继续前行。这些年来,改革开放、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的成功无一不标志着我国革命事业的正在如日中天地顺利进行。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未实现,历史的重任仍在我肩!“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的谆谆教导穿越百年在我们耳边不断回响。作为新时代青年,背负着个人与民族的伟大理想、肩负着时代与国家的重大使命,应缅怀革命先烈、不忘自我初心、传承革命精神。

  回首往事,对“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的先烈充满敬佩;面向未来,对“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的前程充满信心。如此,方为国家之栋梁,民族之希望,人生之向往。沿着过去走来,祖国的未来将由我辈继续书写!

  第二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征文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及之处皆为华夏大地,红星闪耀着的是我们的信仰。试问哪个中华儿女不会感叹道:“此生无悔入华夏!”

  在国外战乱频起的现代,似乎刷一刷手机就会看到“某国与某国开战”、“某国”的经济问题日渐严重、“某国与某国关系不和”等一系列消息。而在中国,学生可以坐在教室中安心学习,工作者从事各行各业,人们不用担心衣食住行,处处彰显着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生活环境的和平并不代表着世界和平,我们没有出生在绝对和平的年代,庆幸的是出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但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曾几何时中国人被讽刺地称为“东亚病夫”。然而就在近代短短几十年内,战场上前仆后继的反击获得胜利;经济上加入世贸组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政治上成为联合国安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科技上5G技术令号称“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利坚忌惮……

  泰戈尔曾言:“让死者享有不朽之名,让生者感受永恒之爱”。在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我们不仅要纪念我们已故的亲人,更要去怀念革命英雄。他们为祖国奉献的精神让他们做到了舍生取义,舍小家为大家,也让作为后辈,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感受到了世间的美好,懂得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他们理应享有不朽之名。

  近代以来,约两千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英勇牺牲。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有多少个像黄继光、董存瑞、江竹筠、刘胡兰那样的英雄儿女,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鲜血洒在异乡的土地上。他们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我们却连姓甚名谁也不知道。但他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先烈们为革命所展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我们后辈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正是因为他们的壮烈牺牲,一个古老的民族开始谱写新的乐章,一个泱泱大国正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跋山涉水,不知度过了多少大江大河,徒步、搭桥、踩桩,在寒冷的冬天湿着脚前行,在酷热的夏天顶着烈日满头大汗的前进。相比之下,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挥霍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

  当中国处于动荡的年代时,无数革命者投身其中,有多少鲜血染遍中华大地,人们却不知道他们的姓名;我不知道跋涉一百九十六万步,会翻越多少座山岗,但我知道跟着一百九十六万双脚步,就能解放六十九万一千五百一十个村庄;我不知道一百九十六万个无声的黑夜,能把岁月拉的多么漫长,但我知道,数遍一百九十六万颗星辰,就会迎来共和国两万六千一百一十八天的阳光;我知道的是这一百九十六万名烈士让沉寂的天地响亮,却不知道剩下的一千八百零四万名烈士,家在何方。我不知道他们生在哪里,但我知道他们都沉睡在——中华大地。

  是他们为我们创造了春天却没来得及拥抱春风……这样的烈士太多太多。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今日的太平盛世!英雄长眠,但精神永存。历史不会忘记英雄,祖国不会忘记英雄,人民更不会忘记英雄。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缅怀革命先烈,为的是继承他们的遗志,发扬他们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仰望英雄,铭记英雄,并传承革命精神,是我们新时代筑民族之魂,扬时代之风帆的最好体现。“最好的纪念,不是在死者的周围踌躇,而是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作为青年一代拥有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当今时代无疑是“最好的时代”,中国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国际地位日渐提高;但同时也是“最坏的时代”,历史虚无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也是我们面临着的一系列挑战,中国的稳步发展频频遭到干涉。

  面对国际环境的压制与多元文化的碰撞,当代青年更应“以独立之志,做合群之事,以思想与良心去担当。”英雄虽已逝去,但“戏子家事天下知,将军孤坟无人问”的悲剧永不会发生。我们不忘英雄以身作则的担当,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才能在新时代作为新青年独领风骚、践行文化传承、科技兴国理念、勇于思考和创新、不负英雄遗愿,砥砺奋进耀未来。

  第三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征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几日凄美迷蒙的气候恰恰是迎接了清明时节的到来,如今的我们正身处海晏河清的盛世,安享平静的生活。回望历史,此番成就皆是前辈先烈奋斗的结果。

  站在时光的眼眸里,望穿飘零的岁月,回首浴血奋战的曾经,不禁思索良多。杨靖宇同志奉党中央委托到东北抗日联军,与东北军民一起血战日寇于白山黑水之间,冰天雪地弹尽粮绝不愿退后分毫,以至于最后让敌人都为之动容;黄继光同志在上甘岭战役中,在战友负伤牺牲,弹尽粮绝的情况之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堵住了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道路;董存瑞同志更是主动请缨,前往进行爆破行动,在无支架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身体做支架,舍身炸碉堡,部队全歼守敌,仿佛耳边仍旧有着“卧倒,卧倒”的声音萦绕;刘胡兰正当女子的青春年华,却为了革命事业,十五岁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赵一曼几经折磨,仍旧坚守秘密,大义凛然……此番种种,数不胜数,正当是毛主席所说的那句话:“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在新中国的建设之中,也有许多前辈甘将热血沃中华。邓稼先院士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环境,毅然决然的返回中国,为两弹事业而奋斗;铁人王进喜在看到了石油资源匮乏之时,深觉国家不能没有石油,于是夜以继日,开凿石油,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他的座右铭便是:“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战争虽平,但贫困仍旧在,焦裕禄便是带领兰考人民治理自然灾害,即使身患重病,在去世之时,也时刻牵挂兰考的治理,在他的带领下,兰考也成为了河南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中华民族从筚路蓝缕到玉汝于成,浩荡英雄气,千秋亦凛然。

  如今身处盛世的我们,虽不必像前辈那般“抛头颅,洒热血”,但这并非意味着可以懈怠一二。作为新时代浪潮的青年,和平盛世之下,自当继承前辈之志,居安思危,于奋发中觉醒,于觉醒中创造奇迹。且看,疫情当前,无所畏惧,勇于奔赴,莫敢相忘;且看,河南泰雨,众志成城,八方来援,共渡难关;且看,奥运赛场,拼尽全力,勇往直前,终得桂冠;且看,实验室中,青年不怯,大国重器,层见迭出……时间改变的只能是年数,不变的是觉醒的身姿,不变的是前进的步伐。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感我泱泱之华夏,文化鼎盛;感我泱泱之华夏,国力强大;感我泱泱之华夏,后继有人。忆到千万句,无言于口中,试看新时代,展我华夏风。回顾千古之雄风,实现光明之未来,延续精神之火,不宥固有理论,习文化之新尘,辟未来之新图。如此这般,纵晨光熹微,依可照破山河万朵。

  国家有信仰,人民有力量。如今我辈青年,当以青春之小我,献时代之大我,授以青春鲜活肢体奔忙,始自热情激荡,万不会言世事炎凉。梦羽化白鹤,梦青鸟来访,定要不负韶华,展尽青年风流。

Copyright © 2017 www.zhaowe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找文台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4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