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包青团(精选3篇)

清明节包青团(精选3篇)
时间:2023-02-27 12:21

  第一篇:清明节包青团

  向梦涵

  春天的雨,春天的风,空中飞舞的燕子都告诉我们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了。这不,今天我们来到成功鸿学教育,感受清明节的气氛,动手包起了青团。

  一走进教室,我就看见桌子上已摆放着一碗红糖,一盘花五花肉沫和葱花,还有一碗用糯米粉和绵菜汁混在一起的面团和橘叶。一切全部准备好后,老师就开始教我们做青团,我先掰下一块面团搓了搓。硬邦邦的,像一块石头。根本搓不动。这时,老师叫我们把面团反复揉搓,揉成一个球,我使劲的揉啊揉,惊奇的发现,面团越揉越软,像一块橡皮泥。但与橡皮泥不同的是把它放在桌上,过一会儿就变成了扁扁的一张大饼了,软趴趴的,需要把它揉成一个圆团,这就是最艰难的一步,还要把圆团揉成碗状,这一步非常重要,也非常难,我试了很多次还是都成软软的饼状,心里很着急,看了看别人,发现有些同学已经做好了一个窝窝状了,还往里面放馅。我有些烦躁,但又没办法,于是我又试了一次,这一次我把手掌窝了起来,然后沿着手指捏起来,这一次,我终于捏成碗状了,我赶紧拿起勺子往里面倒馅料,轻轻一捏,揉成团。赶紧贴在橘叶上,噹~噹~噹~一个青团就做好了,我就按照这个方法做了好多,一个个青团,就像一个绿色的胖娃娃,非常可爱。这时,老师拿了少许青团放在锅里蒸。几分钟后,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八分钟,青团熟了,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顾不得烫嘴,尝了一口,糯糯的,软软的,简直是人间美味,真是自己做的越看越好看,吃起来是越吃越好吃。

  今天包青团,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很多事情刚开始很难,但只要你不气馁,继续努力,结局还是最甜的。

  第二篇:清明节包青团

  赵明浩

  今天是4月3日,明天就清明了,不知不觉地吟起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来,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了,有的人只知道清明节祭奠,还知道不能生火,可谁知道这是什么历史典故吗?

  听我一一道来,在古时候打仗时期,有个人叫重耳,是一位将军,在逃亡的19年来,生活不堪,身体一度虚脱。他有位士兵叫介子推,有一次,因为受饥饿,将军饿得不行,身体没有营养,介子推是一个忠诚的好士兵,所以看自己将军如此狼狈,就割了大腿肉给江军熬汤喝。多年之后,战争结束,重耳立了大功,当上了皇帝,给身边许多的人都封了赏。当初他因为介子推的恩情,说会记住他,会报恩。介子推等呀等,却始终没等到,重耳当上了晋文公,也没有想起他。而有一天,想起这位恩人,要去报恩,可介子推就是不接受,带着他的母亲进了绵山。找也找不着,一气之下,他放火烧山,逼他出来。烧了三天三夜,终于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母子俩的尸体,他后悔不已,为自己的行为惭愧,便规定当天不准烧火视为寒食节。后因介子推的遗书上的诗:割骨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中”改为清明节。

  过清明怎么少得了做清明果呢。我作为一个曾做过这种事的人,所以有点飘飘然,毕竟两年前曾做过可步骤忘光了,一上手,拿少了,多揉了几下,把它弄成凹进去的团,我先放了大勺糖,大勺肉,因为放太多了,结果馅儿全露了,我看着这个失败品,“咦”了一声,生气地想,为什么会做不好呢?肯定这个有毛病。于是做第二个时固是如此,但我感悟到了一点,知道了自己哪里错了,我这会儿只放红糖的把它放在弧口上,弄了一个陷进去,再放了一勺糖,再把它包上,哪破了就在哪加上一点,再揉成圆放在叶子上,成了,我兴奋不已,大喊:“我做成了。”第一个就有一点二,第二个也做成了。上锅一蒸,完美了。八分钟后,我拿到了自己做的清明果,一口咬下去,是面皮,再一口,甜腻腻的汤汁流入口中,真香,真甜。虽然看上去不好看,但是挺好吃的,我再次飘飘然。

  今天,我从我自己做清明果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点:在成功之前都是失败的经历,但只有知道错在哪儿,知错就改才不会继续失败。

  第三篇:清明节包青团

  吴乐恩

  说到清明时节,大家肯定会想到清明节传统的习俗,扫墓、踏青、做清明团。这不,今天我们鸿学教育全体师生也来学做清明团。

  做青团,材料是灵魂。我们准备了糯米粉和棉菜汁混成的青绿色面团,五花肉、葱花、花生碎、红糖、芝麻和五仁等馅儿。馋得我倒了一口五仁馅料,偷尝了一口。嗯,又甜又香,味道不错。

  我们要开始做了。赵老师给我们做了示范,她扒了一块儿小面团,左手顶出一个洞,随后右手开始慢慢旋转,转成一个碗形,再把五仁、红糖、五花肉等食材放入碗内,最后把碗的嘴给封上就好了,真是太容易了!我们自信满满,迫不及待地要大显身手。撸起袖子我扒了一大堆面团,面团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开始揉了,我的手不停地旋转,面团在手中跳起了华尔兹,欢乐极了,完全不受控制,越揉越软,停,我摊开手一看,怎么揉成了一张饼?饼大得像麦饼?我赶紧爬扒一半面团放回去。继续揉,不一会儿一只圆溜溜的绿眼珠就揉好了。手把手弓着,右手大拇指在面团上钻出一个洞,贴着青团不停的转圈圈。顿时手上就变出了一个光洁透亮的碗。我兴奋地舀了一大勺馅料,放进“碗”里,轻轻一捏,哎呀,馅料都“跑”出来了,我左手一捏,右手一掐,一个四不像就出来了。我又做了许多奇怪的“作品”。哎,看花容易绣花难。我抬起头看看同学们,发现他们都做了好多,有的大的像包子,有的小的像小笼包,有的像大饼,有的又是长条的……真是五花八门。

  这时老师把一个个“绿宝宝”放进了蒸笼,八分钟后,教室里弥漫着一股股清香,馋得同学们直咽口水,当我们吃上了自己做的清明团,软软糯糯的,十分有嚼劲,味道好极了。

  今天我们做了清明团,这是通过自己双手获得的美食,真是又惊又喜。

Copyright © 2017 www.zhaowe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找文台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4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