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西游记》有感500字
崔恩硕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吴承恩。书中的主人公孙悟空,本是花果山水帘洞洞主,后因想要学习更高强的法术便前去修行,之后还在东海龙宫获得了一件称手的神器——金箍棒。但后因大闹天宫,被压在五指山下,后被唐僧收为徒弟,一起取经。之后又收服了猪八戒和沙僧为徒弟,最终组成了四人组的取经小队,由此便开启了漫漫的取经之路。
《西游记》中有很多让我念念不忘的故事,其中,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三打白骨精这个令人拍案叫绝的情节。在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三次化作不同的人类,试图接近唐僧,但都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给识破了并把这些障眼的人形一一打死,唐僧看到这一幕非常生气,还要把孙悟空给赶走,但孙悟空却恳求唐僧让他留下来,从这一点,我看出了孙悟空身上知恩图报的精神,因为当年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出不来时,是唐僧来救他的,所以孙悟空谨记师父对自己的恩情,并一直没有忘记要保护师父取经的任务。
读完三打白骨精这一章,从孙悟空的身上,我学到了知恩图报,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要学的吗?正是因为孙悟空有着一颗回报的心,才让他坚持护送唐僧成功取得真经。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要尽全力的帮助别人,而当你有困难时,他也会尽力帮你。我们要记住别人对我们的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第二篇:读《西游记》有感500字
从小到大,我很喜欢听《西游记》的故事,站着听、坐着听,在家里听,在车上听……百听不厌。所以妈妈很早就给我买了《西游记》的故事书。寒假里,当我知道《西游记》也是习爷爷小时候看过的书时,我赶紧把这本书翻出来又看了一遍,真是越看越喜欢。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明代的吴承恩写的。我超喜欢孙悟空。他是我心中的大英雄,他忠心耿耿,一心保护师父西天取经,而且还本领高强,火眼金睛,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还会七十二变。
《西游记》主要讲了他们师徒五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他们过通天河,爬火焰山,闯小雷音寺,探无底洞;打白骨精,胜黄袍怪,捉金角银角大王,灭假猴王,降红孩儿……他们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坚持不懈,终于到达西天取得了真经。
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坚持就是胜利。想到坚持,我就想到学琴也和西天取经一样,要坚持到底。我刚开始学的时候,连哆来咪发梭拉西哆都弹不下来,特别地伤心。老师耐心地教我,妈妈坚持每天陪我练习,慢慢的,我越弹越好了,现在我都会弹许多曲子了呢。我们无论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都要不退缩,不气馁,沉着冷静,勇敢面对,想尽方法去做,直到胜利。我想,只有做到了坚持,才能当好新时代少先队员。
第三篇:读《西游记》有感500字
最近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这部小说。不但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具体完整,吸引读者的兴趣,而且所反映的道理令人深思,值得我们学习。
《西游记》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事件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师徒四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书中塑造了四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孙悟空英勇无畏、神通广大;猪八戒好吃懒做、贪恋美色;沙和尚任劳任怨、怨挑重担;师傅唐僧慈悲心肠、一心向佛,有着顽强毅力。
读完《西游记》,我不禁对他们师徒四人萧然起敬。他们在取经的路上经历的艰难险阻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可是他们却英勇无畏,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与妖魔鬼怪过招,直到制服他们。他们最终能取得真经靠的是什么?是凭借他们顽强的毅力,这值得我们去学习。
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也经常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可我们总是轻易退缩,伸直放弃,没有迎难而上的毅力。记得上次我遇到一道难题,冥思苦想还是做不出来,我气急败坏地把草稿纸撕了。今天想起那天的事真是惭愧不已呀!在和《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相比,更是自愧不如呀,如果连那么点儿小困难都战胜不了,如果连解决难题的勇气都没有。是《西游记》这部小说给了我前行的力量,让我懂得了人生的道理。
不妨你们也来读读这部经典名著吧!它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第四篇:读《西游记》有感500字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乃明朝著名作家吴承恩的得意之作,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奇迹。
《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读完这本书后,我思绪万千,而神通广大的孙行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众所周知,孙悟空被作者塑造得栩栩如生,他身上既有猴子性格顽劣、桀骜不驯的特征,也有神仙般广大的神通,更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浑身的英雄气概。他本身颇有成就,却不肯好好地做自己的美猴王,吊在舒适的水帘洞中享受生活,而是凭借一根如意金箍棒和令人拍案叫好的本领浩浩荡荡地打上天庭,他那不肯屈服于权势,敢于奋起反抗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种种不良现象的不满。
后来,孙悟空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重获自由后又无奈地保护窝囊的唐僧一路西行,取经途中竟不知不觉地成为取经集团的核心人物,并对领导者唐僧格外听话。而孙悟空后来显得有些逊色,原先还耀武扬威地想夺取玉帝的位置,后来在降妖伏魔的路上却还要恳请神仙来助一臂之力,作者通过孙悟空角色变化的反差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作者想奋起反抗腐败的封建社会,却又身单力薄,而想做什么事,还要请示上层皇亲国戚,有权势的人帮忙才行。
在书中,玉帝是昏庸无能的,就连如来佛祖也是贪婪的,所以,作者想借用孙悟空这个人物在这本“社会百态书”中表达自己对腐败的封建社会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