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x年赶考路上有我范文800字
追梦,在路上。那是一个五彩斑澜的梦,梦里的我们优雅、高贵,伟大、辉煌。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梦想,蓄势已发,扬帆起航。在课上,当老师绘声绘色的演讲,交相辉映的是我们兴味盎然的点头,恍然大悟的微笑,真诚热烈的鼓掌;当老师细心指导小组讨论,相映成趣的是我们聚精会神的倾听,争先恐后的发言,热火朝天的思想碰撞。
感恩,在路上。“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一曲《感恩的心》,道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声:感恩是一生都要守护的信仰。感恩父母,是父母含辛茹苦将我们养大,教我们做人;感恩老师同学,为老师献上一束鲜花;感恩竞争对手,让我们戒骄戒躁,保持警锡,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感恩社会,感谢所有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人。其实,我们更应该怀着虔诚的心,感恩天空、大地、阳光和雨露,感恩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敬畏自然,感激生命!
修身,在路上。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伟大成就的根基与起点。五月的花海中,阳光下的少年,要实现修身,需要丰富精神养料的灌溉和滋养。而书籍使我们在一个个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里,接受熏陶和浸染,获得启迪和享受,促使灵魂的发现与成长。
养性,在路上。培根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意味着我们对人生追求和挑战的态度,我们要学着承受苦难。苦难是人生的必经之路,苦难才是真正的大学。我们要把苦难视作一种砥砺,我们更要把苦难视作一种机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学会从容冷静地面对世事沧桑,不论生活经历多少误解和委屈,以一个朝气蓬勃的面孔醒来,让生命的每一秒钟发出更多的热和光!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富裕安康,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种种重大使命都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要肩负起新时代少年的爱国使命,为祖国的荣誉而战,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奋发向上,坚持不懈地奔跑于赶考路上!
第二篇:202x年赶考路上有我范文800字
“赶考”一词源于古代,指古代考生为参加京城科举考试而奔赴旅途的行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的便利,进京赶考的现象已经消失,但“赶考”一词却流传下来,成为新时代人们辛勤努力、追求目标的象征。
“考”,即考试,是科举考生赶考所追求的目标,是“赶”的方向与目的,为这一考,需要无数的辛勤付出与不懈的努力。君不见无数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地研发创新,那是他们为了祖国科技实力的强大,这一考而奋斗;君不见众多医护人员在病房中细致负责地救护,那是他们为了病人的健康这一考而努力;君不见工程师们统筹规划反复测量,那是他们为了一栋栋美观实用的建筑拔地而起这一考而拼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试,而不辞辛劳、勤奋刻苦地为之赶考便是收获理想成绩的唯一途径。
古之学子赶考,以求中榜,继而酬壮志、报国家。今之人民何尝不是如此?考出理想成绩不是最终目的,为国家民族复兴的大业才是根本。毛泽东主席把进驻北京、统筹建国喻为赶考,又何尝不是为了建好新中国,让天下太平、百姓安康,给中华人民一张满意的答卷?钱学森等留洋学者归国亦可称为赶考,考的是两弹一星这道大题,以求中华之科技不再落后,使东方雄狮觉醒。赶考是为了家国天下而赶考,终以一己之力考出优异成绩,回报祖国。
“赶考”一词,同时也注重于“赶”,只有赶路奔京,方能入京应考,它是“考”的前提与条件。相对于“考”的结果,“赶”则更加注重过程。正所谓“赶,急迫之意也”,正因为道路遥远,所以步履更要加紧,正因为前途光明,所以愈加期待,脚下生风。
自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以来,中国人民知道路途遥远,与其他富强国家差距较大,所以加倍努力赶上,同时相信美好的明天终会到来,所以追赶愈发的迅速。进而能不断创造新辉煌,谱写出新篇章。对于正处于少年的我们,“赶”一字亦有深意,“考”前著一“赶”字,蕴含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勇担大任的使命感和重任在肩的责任感。
同学们,愿你我脚下生风,赶新时代之考试,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祖国谱写出新时代的美丽华章!
第三篇:202x年赶考路上有我范文800字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中国踏上了新时代的新征程。时代这个出卷人在推陈出新、高瞻远瞩,教师作为答卷人,须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自觉,恪守教育初心使命,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交出一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优异答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确保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基础之上,广大教师群体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呕心沥血、默默奉献,自觉学在前、做在前,依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出一朵朵“圣贤之花”——既能克己复礼,独善其身,又能推己及人,兼济天下。坚持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奋力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楷模。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明确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崇高思想,教师们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对渑池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再精准、再细化,落实了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们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广泛汲取各路先进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博采众长,以高尚拼搏的人格修养面对学生、塑造学生,秉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努力进取心态,勇于自我革新、积极探索,加强课内课外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学习运用,把爱国之情、奉献之心、创新之志融入学校校工作方方面面中,润物无声地影响一名名朝气蓬勃的同学,真正推动着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作为赶考人的教师,定会坚定“四个自信”,秉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砥砺前行、开拓创新,珍惜时间,加强学习,淬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毅力,依法执教,以德育人,爱岗敬业,尽心竭力,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