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议论文400字(精选6篇)

愚公移山议论文400字(精选6篇)
时间:2022-12-13 15:46

  第一篇:愚公移山议论文400字

  愚公与智叟

  八(5)张馨元

  夏季,烈日炎炎,知了伏在树枝上撕扯着嗓子拼命叫唤,空旷的山谷里传来响亮而富有节奏的吆喝声,愚公一家人又开始移山了。河曲智叟摇着蒲扇从树荫里走出来,拍了拍愚公的肩膀,眯着眼睛鄙夷地对愚公说:“你果然是愚笨的老人啊,听我一句劝阻,太行、王屋这两座高山,就算请全京城的人来挖都不能挖平。何况你们只有三、四个人呢?再说你年纪将近九十了,死后谁来挖呢?”愚公看着傲慢的智叟长长地叹息到:“你思想太顽固了,根本无法改变。虽然我死了,但是还有我的儿子,儿子有了孙子,孙子又有儿子,儿子再有儿子,儿子会有孙子,像这样循环下去,我不是有无数代的继承人了吗?而且这两座山又不会长高,只要人够多,为什么要担心挖不平呢?”智叟听完后竟无言以对。

  第二篇:愚公移山议论文400字

  搬家的哲学

  八(五)班游为哲

  当我们学习《愚公移山》一文之后,都情不自禁地被那个“年且九十”的老者那一种坚强的毅力所感动。但随之又有一个问题被抛来:他是应该搬家还是应该移山呢?

  我的观点是认为他应该搬家。纵使愚公的那种坚韧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同时他不知变通,不会灵活运用的缺点也随之暴露了出来。两座有“万仞”的高山,我想它们不是一日便能形成的,它们屹立在那里,是自然万物规律在冥冥中的一种安排。同时也作为万物规律之中的一小部分——人类,是不能,也是不应该将大自然运行法则所破坏、所修改的,我们只能去顺从它。我们要时刻牢记:不是人类去创造自然,而是自然创造了人类。但愚公不懂,他硬是想要改变规律,而不是用搬家来顺从自然法则。

  在现实中会灵活变通,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也有许多因会灵活变通而成功的名人事例:二战时期,德国著名将领素有“沙漠之狐”之称的隆美尔元帅最擅长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在他不断变换的战术之中,德军步步为营,在北非战区所向无敌。在面对蒙哥马利强大的火力压制时,他也并没有死板教条,而是不断变通,利用才智几次反客为主。因此他才能与朱可夫、尼米兹、古德里安等人并列成为二战杰出的将领。

  综上所述,我认为还是搬家较好。

  第三篇:愚公移山议论文400字

  愚公移山

  八(5)班程希冉

  移?不移?

《愚公移山》,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思想的发展,众多读者为愚公究竟该移山还是搬家,而争论不休。而今我给出的观点是,搬家。

  不可否认,愚公移山已化作一种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代人民,可这精神就全乎正确吗?不尽然。

  其一,它诋毁排挤了先进的思想,对进步学起到了空前阻碍的作用。

  移山易还是搬家易,无人不知。但智叟提出的正确言论,却在千年来遭受着愚蠢的嘲笑,无人为他发声。这种思想,缺乏接受新事物的勇气,只墨守成规,无开拓的思想意识。

  其二,在文末,山是由夸娥氏二子移走,夸大宣扬了封建迷信的信神思想,让人心存侥幸,认为凡事可以不劳而获,这显然不正确。

  大同世界,世界大同,只有积极思考,推陈出新,依靠自己的力量,方可迎来成功。

  综上种种,我认为愚公应搬家而不是移山。

  第四篇:愚公移山议论文400字

  论愚公移山的合理性

  八(5)许另然

  愚公移山的故事,因愚公的不畏困难,意志坚定而流传千古,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人定胜天的愿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然而愚公为交通便利而移山之举,却值得商榷。

  我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明智、不科学的行为。首先,移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愚公和他的家人力量微薄,想要移走大山需要漫长的时间,若没有天神的帮助,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其次,愚公所说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是希望子孙后代都帮忙移山,这样的想法禁锢了子孙后代未来的发展方向。若仅将移山作为人生目标,不绩不经,不稼不穑,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无尺寸之功,是迂腐愚昧的行为。此外,愚公所执念的人定胜天,不如和自然和谐相处。山中的生态环境,草木野兽都会因移山遭到破坏,更会对邻人的生活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因此,愚公的做法一意孤行,刚愎自用,不尊重自然,不懂得变通,若想改善交通,出行方便,搬家或者修路,都会是更明智的选择。

  虽然,愚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唯有创新和变通才能开创无限的未来。

  第五篇:愚公移山议论文400字

  论当移山

  八(6)钱思同

  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愚公坚定地望着智叟:“人言智,何为智?非退避三舍,非以刚愎自用。因王屋,太行阻我路,因而移之,有何之愚?”

  智叟轻蔑地瞥了一眼面前这个满目坚定的老人,欲启齿却无言以对。

  面对阻碍,面对困难,面对种种不可能,面对旁人的不屑。我们应该赞美的是迎难而上的愚公,而非只知退却的智叟。

  首先,我们不应以知变通为借口,移或不移,决定的并非是否能日后方便,而体现了面临困难时的态度,就算移山无法成功,至少愚公在暮年为曾经的目标努力过,奋斗过,而不是到头来悔恨万千。

  其次,愚公移山,日复一日,十年如一日,那是那是一种奋斗不息的毅志品质,是一个人身上最难能可贵的精神,更是虽千万人阻止吾却往矣的气概。

  再次,真当灾难发生之时,是用尽全力殊死一战,还是静待灭顶之灾的到来。我相信,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困难是人生在世永不可避而不见的东西,避无可避,只有迎其而上,愈挫愈勇。若一君主为避免挑起战端,今日割十城于甲,明日增进贡于乙,国将不国!

  愚公移山,移出的不只通城乡间的道路,更是人们所追求、向往的、聚团结恒心与勇气的康庄大道。

  第六篇:愚公移山议论文400字

  八(6)张亘豪

  智叟讥曰:“假若汝家香火不断,穷百代之力以移二山,岂不夺人志向,违其天命焉?”愚公答曰:“移山之举,若以一时之利所权衡,岂不愚哉?此二山遮其日,隔其道,致农物蔫矣,出入之不便矣。值雨期,则泥石杂揉,成洪流状冲下山去,多伤民命。移山乃奉天命而行之,岂有违抗之理乎?”智叟面生羞恼,高声曰:“若举家而迁,岂不易乎,何故而移山?”愚公朗声曰:“吾移山非谋已利,乃造福于山后千百家也。”智叟蔑笑曰:“假若如此,汝可谓真圣人也。”愚公拭汗而曰:“吾非圣人,只一平农人耳,然心有大道,欲尽绵薄之力,不至于一生来去匆匆而已。”愚公顿而复曰:“吾竭力而移山,不知汝之志如何?”智叟一时语塞,不晓何以对。

  俄而小雨纷纷,公之衣衫单薄而尽沾雨露,难辨雨、汗,其腿半陷于淤泥,费力而难移寸步,公无心多顾,垂首屈膝,以绳缚石而拖之,乏则拾石而坐,拾野菜而煎食之。

  智叟旁观而言:“甚矣,汝之不惠!一石已难移,如千千万万无穷之巨石所砌成之山何?”愚公长息曰:“巨矣,山之纵横,而终由一石一草木所充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Copyright © 2017 www.zhaowe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找文台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4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