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胡奥芯
片中,每个老兵讲诉自己经历的抗美援朝故事。在那个时代,能活下来就不错了,不像我们现在,要什么有什么。前人铺作 文 吧的路后人来走,一定不要忘记前人为我们现在的生活打的仗和做出的巨大牺牲。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和平美好的中国。
第二篇: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70多年前,百万青年跨过鸭绿江,奔赴战地,把威胁挡在国门外,他们有的回来了,有的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抗美援朝,几百万名志愿军战士牺牲在异国他乡,回来的战士,如今怎么样了?当年的战争究竟有多惨烈?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进了电影厅。
这篇记录片,一共采访了26名高龄战士,他们都讲述了自己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经历。他们有的身负重伤,有的因战争少了手,少了腿。他们在回忆抗美援朝的过程中,泪水都在眼眶打转,捂着脸,默不作声。可想而知,当年的战争是有多么可怕,多么残酷。
在26个不同的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梦想当一名小提琴手的老爷爷。在一个大雪天,军队像往常一样赶路,突然美军的战斗机呼啸而来。队长下令:“原地隐蔽!”大家将新发的大衣翻过来,白色朝天,爬在地上隐蔽。一排炸弹从天上掉落下来,四周乌烟瘴气。那位爷爷心想:“我以后可是要当一名小提琴家,哪怕少一根手指头也洗!”说完,便把双手往胸口挪去,可子弹好像故意破坏他的梦想一般,偏偏打中了他的右手。这一弹,不仅仅夺去了他的右手,还夺去了他的梦想。让他再也不能拉小提琴了。
看了这部《1950他们正年轻》的电影,让我感受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残酷、可怕。体会到了人民志愿军的辛苦,坚持到底不管怎么样,绝不投降的奋战精神。在我们快乐学习的年纪,他们却已经拿着枪为保家卫国走上了残酷战场,他们小小年纪就好随时牺牲在战场上的心理准备。如今的国泰民安少不了这些战士的日夜付出。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让祖国变得更强大,这样别的国家就不敢随意欺负我们了!
第三篇: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李佳悦
《1950他们正年轻》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是在开头,一个老兵说的女孩子被炸得粉身碎骨。他捞起了女兵的辫子,辫子上面还有血,还有肉渣,战争真残忍。
第四篇: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成为“光”
初二2班石墨笛
这些战士们,要想成大事,必定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有不怕牺牲和付出的意志。现在是和平年代,青少年不需要打仗、不会面对那种残酷,但不论学习、办事、工作还是研究,都需要不懈的坚持奋斗与牺牲,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别人享乐的时候努力,有失败后坚强的意志、打不垮的精神,那定会收获不同,最终才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自古英雄出少年,历史上,无数先人,英雄豪杰,临危不惧、持续奋斗。南宋朝廷不敢与金人抗击,岳飞挥师北伐,大败金军,逼近北宋故都开封。孙中山带领推翻清政府,鼓舞全国人民,建立中华民国。鲁迅为救中国,弃医从文,即使身处险境,依然不愿放下手中的笔……还有很多人他们像“光”,在黑暗中熊熊燃烧,照亮了一片,燎原。
一代代的青年,为了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着,付出了全部的精力甚至生命,为换得不就是家人后代的平安幸福,国家的富足安康吗?
“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新时代的青少年担当着时代重任。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现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的建设、发展与复兴就是我们的时代责任与担当。我们应该从小认真学习,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敢于担当、持续奋斗。从小事做起,实际做出,做有美德的人,做新时代新思想的青少年。不忘历史,学习先贤品质,牢记责任与使命,让自身的志向同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相结合,才能实现理想,不负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也不负国家。责任、担当永远伴随成长,创造和贡献不停止,才能有“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才能成为“光”,炽热世人的心。
第五篇: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我在国庆期间看的励志影片是《1950他们正年轻》,观看时,我的双眼在顷刻间不知不觉地湿润了——这许多鲜活的生命与灵魂,为什么会无怨无悔地把自己奉献给异国的战乱?这种高尚又伟大的情怀,到底从何而来?
正如周继成老爷爷讲述抗美援朝的由来:唇亡齿寒——朝鲜没了,新中国能长久吗?
影片中周继成爷爷那时仅仅只有17岁哦,还是个未成年的小孩子,小小年纪竟然要为祖国而战斗、争光。眼睁睁的看着战友被炸弹炸飞,断壁残躯横飞的残酷场景下,支撑着十七岁的周爷爷和同样年纪大小的战友们奋勇杀敌,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信念到底是什么呢?——是爱国。
这伟大却又十分平凡的字眼,在这些战士们的心中扎了根,发了芽,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荣誉,保护了广大人民。如今无数的先辈长眠于绵延的长白山脚下,那号角之声已经消散在朝鲜半岛的上空,但那声声号角声不该在我们心中消散,那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世界发出的声音。
通过这个影片,我了解到了祖国的那段峥嵘岁月,看见了党的艰难发展历程,见识到了无数先辈在那段岁月里英勇无畏、前仆后继、保家卫国的种种壮举,让我热血沸腾,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我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学习他们爱国为国的精神,努力学习,积极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给祖国添麻烦,争取早日为国做贡献。
第六篇: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蒋璧蔓
这部纪录片正如名字所说他们都很年轻,却永远定格在17-28岁。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留在了朝鲜,至今也没有找到他们。回来的老兵们大多都受到了很严重的伤。我不敢想,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他们是怎么忍下来的。女生都爱美,她们也是女生,在她们青年时却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他们也失去了许多朋友。这部纪录片也是想告诉他们”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
第七篇: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周欣玉
我最想哭的时候是看完这部电影后看到一篇影评”你相信吗?有一群人,而非一个人,他们不是你的父母,却在你未出生时就爱上了你,你是他们所有梦境中的主角,你以为平淡、乏味的日子,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是啊,他们如此爱我们,我们真的无法接受在这片土地上会有人不爱他们。有许多人,为了我们献出自己的生命,连名字都未曾留下,在异国他乡永远地年轻了,他们也有父母有亲人啊……
影片名叫《1950他们正年轻》,那么,什么是所谓的年轻呢?是一种精神,一种生命蓬勃的朝气。无所畏惧是因为爱,因为”年轻”,那愿意为信仰赴汤蹈火的勇气,是全人类的一份光荣,尤其是中国的。我们怎能不记得?我们不能忘记!片中的老兵大多不愿回忆,将战友的照片折叠,可为了世人不忘记那段痛楚、记住和平的珍贵,他们一点点剥开自己治愈多年未果的伤疤,血淋淋地为你提出它的来历。他们当初想象的未来,正是我们的现在,可我们绝不能让那未来止步于现在,我们要让未来比他们的想象更美好,继承那份年轻,发扬那份年轻,永垂不朽是传承的力量,那是我们的责任。
他们的爱如此伟大,我们的爱再渺小,也务必抱有一腔热情。
第八篇: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何春燕
看完这部电影,我更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了,那些老兵为了未来,为了我们,不惜丢掉生命,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好好学习。
第九篇: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汪垠良
‘不赶上映时间,赶老人的时间’,导演这么说。四年来,他走遍全中国,采访到当年抗美援朝的几十位老兵。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一位老兵用手去拉人,结果那人已经被炸弹炸成了血水。当年,他们也才一、二十岁呀!他们为我们而死,他们不应该被忘记。
第十篇: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江文泰
这周末,我们看了《1950他们正年轻》这部抗美援朝记录片,讲的都是一些老兵在自己不到20岁时去参加抗美援朝的故事。一开始我以为纪录片很无聊,就开了倍数在看,看到后面,我就逐渐还原了倍数。后来,我又非常感动。这些老兵的经历也告诉我们什么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个道理,所以我们更应该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观影过程中,我还一直盯着这些老兵身上的勋章,我觉得这每一个勋章的背后都是一次次的牺牲。
第十一篇: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接过您的炬火
初二(1)班熊敏孜
庄子道:“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炎黄子孙生生不息,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泱泱华夏五千年辉煌,接踵而至的是一百年沧桑。国家危难之际,总有先锋撑起飘扬的旗帜,引领着后人走向光明。
1902年,那个决心以先进的医学救治国人之躯体的鲁迅先生,东渡抵达日本。追寻“医术救国”的志向时,清朝留学生的贪图享乐、中国民众的麻木不仁、他国人民对中国人的鄙夷不屑……由此,即便有生命至上、大爱无边的藤野先生的殷切期盼,也无法动摇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毅然决然。归国后,他在那“万难破毁”的“铁屋”中呐喊,以坚定的希望,唤醒着一个个昏睡近死的国人。他让中国青年“摆脱冷气”,“不必等候炬火”。而他就是炬火,首先醒过来、首先站出来,一生案牍劳形。他以笔为刀,用心血写文章,用生命救中国。他说:“待我程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并带领着人们冲锋,冲破黑暗的枷锁,前仆后继,义无反顾,直至燃烧尽他战斗的一生。
如今,我们在国旗飘扬下,依然记得李大钊先生那满怀信心和希望的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守常先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当之无愧的革命先驱,19世纪20年代军阀割据,社会黑暗,传播一种信仰,发起一场革命,是何等的艰难与危险。比大钊先生没有畏惧,他引领革命志士为救国图存积极奔走。奋起反抗,在这个混乱而腐朽的中国,他是第一丝光明是第一团炬火,共产主义扩散至燎原之势。他说:“如果我死后能够唤醒那些麻木的人,能够让活着的同志们更加奋勇的前进。我可以去死。无数与守常先生一样的烈士,站在黑暗与光明的节点上,无法看到胜利的那一刻。但他们留下的薪火,永久灼烧在我们心中?
抗美援朝战争中,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国家解放仅一年的艰难条件下,团结一心保家卫国,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这看似手到擒来,实际却惊人得壮烈。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小仅10岁。一声令下,千万家百姓的儿女、千万个孩子的父母,披挂上阵,奔赴朝鲜。《1950,他们正年轻》中,几位老战士的诉说,仿佛重现了那个残酷的战场。伤疤、皱纹、泪花,他们那时也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勋章、军装、目光,如今的荣耀抵不过为国献身的豪情壮志。那是“今天在,明天就不知道在不在了”的硝烟弥漫。没有棉衣棉被,没有鱼肉蔬菜,没有武器飞机,只有战士们的满腔热血,“一个倒下去,万个紧跟上”。他们也曾是肩带星光灿烂的少年,不过是,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记住英烈的最好的方式,便是接过他们的炬火,传承先辈的精神。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初的任人宰割,而是有着坚定底气的“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我们是21世纪的青年,我们是千千万万先烈的后人。凝聚着无数革命先辈决心和意志的炬火,由我们承接。
接过先辈的炬火,扛起光荣的责任。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第十二篇: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带着光的人
初二(2)班王行健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主题是:带着光的人。
说起光,人们的第一印象总是明亮、温暖、它在黑暗中闪耀,照亮人们前行的路,它在寒冷中燃烧,使人们感到温暖。而我们如何成为这样带来光明与温暖的人呢?
要成为带着光的人,首先应心中有光。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带着光的人。那是怎样的社会啊!国家的希望留学生们只贪只顾贪图享乐,而人民更是麻木不仁,一群为自己同胞被屠杀而叫好的看客!而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以笔为枪抨击所谓正人君子,用呐喊唤醒铁屋中沉睡的人们。他说:“以后如竟没有火炬,我便是唯一的光。”他永远活着,永远为来者指引着方向。
而翻开史书,这样的人还少吗?一生想收复中原的陆游,在典籍中寻救国之路的闻一多,为了世界人民能吃上饱饭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都是一颗颗星星,给迷茫的人们方向。
要成为带着光的人,也应心中有勇气。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与美军在长津湖地区交战,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战。而战士们也付出了惨痛牺牲,积雪覆盖的战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军人僵硬的尸体,它们一个挨着一个卧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人,可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同胞甚至子孙后人,坚定地走上了战场。
而着眼当下,新冠疫情忽然爆发,无数“白衣战士”拥上了战场,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他们都是炬火,烧融了冰雪,烧灭了病毒,燃烧在一起,成为了太阳,永远温暖着我们,也烧进了我们的心底。
成为带着光的人,我们也要心中有善,也许是陌生人的出手相助,也许是同学,老师的鼓励,都能使我们温暖,而我们也应成为光,传递光,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些举动。我们都是萤火虫,相互吸引,彼此照亮,正因为这样,世界才如此光明美好。最后,我想用艾青的一首诗《光的赞歌》中的几句来结尾:“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世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力量,无数的微尘汇成一片光明,每一个人既是独立的,又相互照耀。”
谢谢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带着光继续出发。
第十三篇: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胡睿
《1950他们正年轻》是一部纪录片,讲诉的都是一件件真人真事。看完之后,我才更理解了那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们这个时代并不是这么安宁,而是我的国家为我们大家行成了一把保护伞。有一些老兵在讲诉完故事,拍完了纪录片后就去世了。其实,每一位士兵都不愿意回忆打仗的时候,那一段回忆就是他们的噩梦。他们还是讲了出来,想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会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会活在他们的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