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党伟业观后感大学生
詹舒晓
《建党伟业》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一直叙述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大体上由民初动乱、五四运动及中共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真实再现了那段风云变幻、令人可歌可泣、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抗争奋斗并逐渐进步的历史。
十年之间,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些国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历史事件,曾使我们愤怒过,哀痛过,无奈过,彷徨过,兴奋过,期盼过……而今仍在我们的脑海里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张勋复辟后,陈独秀怒斥道:“在共和国里当皇帝,这是对共和天大的讽刺!”是啊!辛亥革命才结束短短几年,就先后出现了两个皇帝,虽然在位时光都不长,但是也可见皇权思想和奴性思想在当时的国人中根深蒂固。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却不能拿回自己的领土。那些强权国家,根本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硬是将德国在中国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弱国无外交”,演员陈道明在剧中沉痛的话,告诉了人民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务必自强。
随即,五四运动拉开了序幕。开始了一场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时,一声声“保卫主权”、“还我青岛”喊得气壮山河,雄壮有力,慷慨激昂,令人热血沸腾!那轰轰烈烈的场面,足以感动每一个观众,让人为之动容,为之雀跃,为之自豪不已。但当学生围着曹汝霖的家时,屋内全是士兵。学生对其进行劝说——大家都是中国人,都是一家人,是不会相残的。但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国人思想不解放的背景下,学生的劝说显然是对牛弹琴。当看到士兵逮捕、打伤学生时,我更加能体会到那时革命的阻力有多么大——人民的思想还未得到觉悟。
当“二次革命”失败后,见到在妻子宋庆龄面前长叹的孙中山时,我们能感受到伟人的无奈与哀痛,也易使人联想到伟人那传扬千古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当看到为了反袁而假意拥护袁世凯的蔡锷时,我们为有这样的同胞而高兴,也叹惜他为国为民抛下知己小凤仙,舍己为人,更为他带病出征而感动。当见到朱德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地拼杀时,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一代伟人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
当青年毛泽东放弃了去法国勤工俭学,选择留在湖南。这时候的他在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后,渐渐地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他对着广大劳苦工人宣讲革命的道理时,我们已经明显领略到了伟人的风采……
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应允了历史的要求,应允了民族的要求。
南湖上周迅扮演的王会悟撑得一把伞,坐在嘉兴南湖的船头。烟云笼罩的湖上,古色古香的木船,船头美丽的女子曼妙的身姿,构成了一幅美仑美奂的美景。船内,选举产生党的中央机构,朗诵着《共产党宣言》。
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斗争,最终最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从这部影片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近代以来中国所受的屈辱以及建党的诸多不易。如今,作为青年的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拥护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而肩负起特殊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篇:建党伟业观后感大学生
《建党伟业》140分钟的观影,重温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无私无畏。本片简明扼要,代入感强,对建党历史背景的刻画十分清晰,刻画历史、尊重历史,完美的给观众展现建党的艰辛历程,每一幕都激起心中的热血和爱国情怀,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一名爱国青年,现与大家分享观影感受。
故事从19世纪中叶说起,封建、腐败、饱受欺凌的中国,民不聊生,开篇悲情的音乐和战争的硝烟弥漫在空气中,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孙文领导的辛亥革命拉开了反帝反封建的序幕,推翻了清王朝,成立了中华民国,促成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通过,打开了中国进步的大门。
然而,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南方再次爆发革命战争,无奈革命失败,孙文流亡日本,被封建思想浸染、利欲熏心的袁世凯,完全不顾时代的变革和国家的未来,又做起了皇帝梦……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宣战,霸占了山东,逼迫北洋军阀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这种自绝于国家,自绝于祖宗的举动,引起爱国人士的奋起反抗,先进青年陈独秀回国后在上海创办《新青年》传播新进思想,蔡锷等人拉起革命旗帜,结束了袁世凯的皇帝梦。其中蔡锷率众人攻打吴佩孚的过程中,枪林弹雨,士兵一个又一个的倒下,尸横遍野,我深刻的认识到,战争,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的一方,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共和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共和革命失败一次,皇权思想便回潮一次,袁世凯、张勋的复辟就是如此,封建与共和乃两不相容之物,要存其一,必先废其一,要使国民觉醒,就必先将民众心中这座两千年的大山彻底推倒……”陈独秀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义愤填膺、慷慨激昂,一石激起千层浪,极大的激发了民众进行革命的思潮。在北京大学文言文“无能为力”与白话文“干不了”的激烈辩论,展现了当时思想的活跃与开放,但并不刻意丑化辜鸿铭和胡适,大胆的讨论救国之法,由此引出俄国列宁的布尔什维克革命,胡适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称为庶民的胜利,铺垫了中国工农结合的革命道路。
辩论总是能激起思想的火花碰撞,有了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先进思想的铺垫,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出现了一批追随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社会主义开始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潮流。
1918年,毛泽东进京听胡适讲课,在北大图书馆跟随李大钊先生,接触了俄国革命和《共产党宣言》,深受先进思想的影响,奠定了他后来革命道路上成功的坚实基础。
“弱国无外交”,巴黎和谈失败,掀起了五四运动的浪潮,一场新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开始,这是正义的战争,是拯救国家、拯救民族的战争,这场战争有力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李大钊提出革命的成功必须团结广大的工农力量,成立自己的政党,经过历尽千难万险和不懈抗争,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确定了党的名称、确定党的纲领和中央机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一个流浪的孩子,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和领地。会议期间被人跟踪,阻扰会议的召开,情节简单,刻画真实,当时建党的举步维艰让我一次次的在手心里捏出了汗。1941年6月,中共中央确定七月一日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走上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光辉道路,中华民族开启了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
那个时代的革命青年,理想崇高又敢于担当,生活简朴却仍坚持理想信念。那个为了四万万民众而高举“冤”字请愿的女学生,在狱中与军阀做长期斗争的周恩来,共产党员在南湖船上激昂朗诵《共产党宣言》的场景,都流露着革命青年坚持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都表现出渴望民主追求自由的殷切希望。
这部片子刻画了从清末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中国历史、民族历史、党的历史,在那个坚持共产主义还会冒着生命危险的年代,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仍然前赴后继,不断探索救国、强国之道,共产党人的无私无畏,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不懈追求真理的艰难历程,深深的震撼了我,也鞭策着我。历史沉睡着,时间依然清醒,和平年代的今天,沐浴在党恩下的我们应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民主、平等和富强,更应该深刻铭记这一段艰难而光辉的历史,向先烈致敬。
第三篇:建党伟业观后感大学生
随着一阵激昂的号角声,《建党伟业》这部影片徐徐拉开的帷幕。电影采用旁白式的时间历史标明来向观众传递着历史信息。黑白的纪录片资料与当代影视演员的演绎结合在这部影片中将那段历史呈现给了大家。通过这部影片,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先辈们在建党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从影片的一开始陶成章先生身绑炸药厉言反推选,到最后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宣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我的内心,随着剧情,起伏不定……
时间追溯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期间,那里,发生了许许多多惊天动地、响彻神州的大事,让历史“风雷激荡”、“巨变迭起”。看着影片,我内心的情绪无法言表。我体会到,走过历史的泥潭,有一个国家,正在崛起,因为它痛过、屈辱过,绝望过,但是它却不曾低头过,所以荣耀,所以光辉,所以这么的让我骄傲和自豪。
无悔的血洒神州,不懈的奋勇前进,这种态度,亦或者说是信仰,它源自另一种不能被华丽的辞藻修饰,甚至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东西,那便是爱国情怀。声嘶力竭是影片中出现最多同时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爱国情感的宣泄,简捷、坚定、掷地有声。它来自一个孱弱社会的文弱青年人,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庸俗的不顾形象的夸张方式,可是我觉得这是一种来自人灵魂深处的爆发力,带着所向披靡的穿透力;是一种欲图对抗绝望现实,来自内心一丝希望的升腾;是一种最真实的,并且能够令人身临其境的感召和呼吁!它是所有激情和勇气的来源,是一场殊死和野心的较量,是所有革命者誓死如归的宣许,是千千万万同胞得以脱离水深火热的寄托,是一个民族即将重生的呐喊!
在学习过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之后,我想说,如果说历史即思想史的话,那么《建党伟业》这部历史电影就是一部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史。电影展现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混乱状态,民主共和与封建帝制,新文化运动与封建旧文化,社会主义思想与资本主义思想等等。无论是正派人物还是反派人物,他们都有一种对民族团结独立,国家繁荣富强的愿望。尤其是各类历史人物的纷纷登场亮相,极大丰富了影片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内涵。激进热忱的宋教仁;临危受命的蔡锷;指点江山的毛泽东;追求民主的陈独秀;传播真理的李大钊。鲜明的个性背后是他们一个个将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视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激情,即使是一些戏份很少的配角也因为他们对民族与国家的满腔热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孙中山先生看到民主共和被践踏时的义愤填膺,朱德在棉花坡大战吴佩孚的勇猛机智,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愤慨陈词,邓中夏在游行请愿时的凌云壮志……
当中国知识分子在学校、街头、工厂的高处向学生、市民、工人宣传无产阶级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时,当他们的大声呐喊、激情演说时,他们那纯真的信仰和激切的情怀感动着在场的所有观众,他们身上那种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染着我们。
看完整部电影,我感慨良多。被那个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时代所震撼,被那群心系国家情牵百姓的先驱所感动,被那种为国献身死而后已的精神折服。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过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振新中华的中坚力量,让我们张开翅膀,向广阔天空飞去,为未来打拼,为祖国争光!
第四篇:建党伟业观后感大学生
近日,重温了建党伟业。随着影片的叙述,使我得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再次感受革命先辈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激情,感受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危难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灭我中华,瓜分我领土。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其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这一革命的果实却又被袁世凯窃龋紧接而来的军阀混战,更进一步的加剧了人民的苦难。
最让我感到血脉贲张、激动莫名的电影桥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看到顾维钧愤而退席的身影,让我深深感到弱国无外交、眼睁睁看着国家被列强瓜分的屈辱;看到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们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看到那鲜血书写的大大的“冤”字,那种痛苦、愤怒的心情让我不由得留下了眼泪。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不仅在视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心灵上感动着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通过影片让我再一次形象地认识到在当时混乱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其他的民主党派,无论是议会制、总统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在那个英雄辈出地年代有无数的有志青年,无数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思考着寻求救国的道路,当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到了中国,有志青年和仁人志士们最终发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充分地印证了毛泽东曾说过的一句话: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一路曲折一路歌,从当年建党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今天拥有九千多万党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这一百年是不平凡的一百年,是可歌可泣的一百年,是丰功伟绩的一百年,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为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观看《建党伟业》,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第五篇:建党伟业观后感大学生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1925年所作诗歌。彼时,距中国共产党成立已经过去了4年,这首慷慨激昂的陈词,回忆了过去风华正茂的革命时期,似能窥见共产党人的精神面貌,不惧艰难困苦,不畏流血牺牲,这种精神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成为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制胜法宝。
《建党伟业》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它都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建党伟业》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系列背景和因由,从民初动乱、五四运动到中共建党,电影以一种叙事的口吻将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娓娓道来。这是我第一次完整的看完这部影片,但那些画面和情节仿佛已在脑海中上演了千百次,在历史书上,在各种传记里,中国近代史已经深入人心。
电影虽然只有两个小时,但它的时间跨越十多年。一开场便是辛亥革命,由孙文(孙中山)为代表,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篡夺,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然以失败告终,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崩离析,中国这片大地又一次陷入分裂割据之中。内忧外患的时局之下,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爱国志士,在这一片段,电影着重介绍了蔡锷,一个审时度势、投身革命的军事家,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这是所有中国人永不会忘记的日子,是所有中国人必须铭记的耻辱。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作为战胜方,却受到了战败方的待遇。中国的领土作为议题,我们的发言却不被认真对待。巴黎和会让“弱国无外交”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脊梁骨上。五四运动表达了年轻人的愤怒,无数人参与到罢工罢课的队伍当中,向世界表达中国的愤怒。
可是光有愤怒是不够的,中国要变得强大,必须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站出来之前,我们学过欧洲、学过美国、学过日本,可事实证明没有一个适合当时的中国国情。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带领着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给中国带来了希望。李大钊潜心研究,率先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中共建党的理论根基由此确立。从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上,到如今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一百年艰苦创业,一百年奋发图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真知灼见,用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为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观看《建党伟业》,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们,生活在那样一个内忧外患的中国,却浑身激荡着那样一种慷慨豪迈,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正是这批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1936年,毛泽东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天,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辈当铭记先辈教诲,汲取先辈经验,传承先辈精神,为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六篇:建党伟业观后感大学生
一百年是一经不算长的历史,但这一百年的中国,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党伟业》带给我们一次遍溯的机会那经历史洪流中,一个个值得记忆的片经重新映入氢帘。当故事在胶片中落幕,大家也许会好奇。在真正的历史中,那些人,那些事是怎样的。
时光飞逝。转氢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100年的辉蜂历程。在党领导人民的长期斗争中,中国社会也发生了超天覆地的变化。每当我看到鲜艳的五星红龙升起时,每当听到滋进的《志厨军进行曲》时,每当看到美丽的国徽时,一种兴奋、一种白豪就会白发地出现。一个名字出现在我的脑海中,那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当我还是个学生的时候,我从书中读到,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欣和相国的光明的未来,革命的相先勇敢地面对着敌人的界力。它深深植根于我的心中。为了履得革命的胜利。黄继光用他的血肉挡枪,用白己的生命族版了胜利。年仅十六岁的刘胡兰平静地朝敌人的屠刀走去。献出了白己的年轻生命。战斗英雄董存瑞想开辟解放祖国的胜利之路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炸毁了敌人的境体。从这些烈士那里,我意识到了共产党的伟大正直,而且我也理解了为什么高高飘扬的旗帜如此鲜艳。
沐浴在清层的阳光下,共产党的光芒照在每片土地上,回首过去的每一步。有那么多曲折,每一个足迹都记录着革命的沧桑。一唱桩鸡天下白,嗅来春天照人同,从此。我们的相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性大成就,蓬勃发展的中国正在崛起。在世界的东方,在新世纪的旅途中,我们看到了金色的菊花微失,听到了枫叶流丹。闻到了硕果的芬芳,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质撼着人们的心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三峡工程”勾勒出了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植的构图,中国香港和法门的回归将近一百年的届辱冲走,最挂在奥运会领奖台。上的五星红族是送给中华民族的伟大礼物。
回顾祖国昨天的辉煌成鱿,展望明天,每个人都充漓白豪。新世界是中华民族的年轻人的世界,我们必须勇敢地承担着中华民族的沉重责任。我们必须超慧斩一代,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中华民族和时代筹密相连。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后继者。
党的团队白始至终都怀着崇高的理想活跃着。并充演了最苦奋斗的热情。经过100年的凤风雨雨,这怡怡是保持党的生命力的关键保证。为了党的前进、开辟和创新,它需要每个人的年轻活力、锐气、两气和智慧。党组织必须始终保持创新。并始终处于这一时代的前列。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期望,在党的领导和鼓动下,我们将以更大的历史使命盛和责任力,勇疲地录担起责任,不率负广大人民对党的承无止境的期望,与党同行。
第七篇:建党伟业观后感大学生
如果说前几次观影活动给我带来的更多是感性的情节上的感触或是心灵上的震撼,那么这一次的观影经历,除了上述的情感触动,还让我对历史与电影之关系产生了一些理性思考。
《建党伟业》电影本身,无疑是极具感染力的。观看电影的全程,我几度因剧情而颤栗,总觉得好似有千言万语要说,却如鲠在喉。在观看到第二部分——五四运动之时,电影巧用平行蒙太奇将多条情节线组接起来,也让观者情感得到了堆叠。看到学生们从学校蜂拥而出,高举大旗,神情愤慨激昂;听到李大钊站在队伍前列激情澎湃的宣讲,激起起义者一阵又一阵“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口号,我突然也很想从位置上一跃而起,和他们一同挥舞手臂、一同呐喊,“为四万万同胞伸冤!”。
紧张而激动的心情一直持续到电影尾声。1921年7月,嘉兴南湖上,12名代表顺利会晤,共同唱起《国际歌》,我才舒出一口气;同时又与他们一样,激动与感动的复杂情绪交织在心头。旋转镜头扫过每一个人坚毅的脸庞,每一双眼睛都闪烁着希望的光。他们炯炯的目光背后,是焕然一新的革命面貌,是熊熊燃烧着的新的光明与希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深刻总结所述:“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在今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背景下,观看这部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的巨制,于我有别样意义。一是想到九十年间、百年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1921年到2021年,十秩风雨,中国共产党从红船里歌唱着“我们将看见新的世界了!”的寥寥数人,发展到今天成为一个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红船”成长为时代潮流中的“巨轮”,是世纪的努力所带来的,更是世纪之前迷惘、艰难的时光激励而来的。
二是想到主旋律电影中,现实与虚构之联系。电影所摄制的是“虚构”,但其“虚构”亦来源于真实。近些年来,我国主旋律电影的高产,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发展的艰难进程。通过大荧幕,人们得以“跨越时空”,有声有色地“近距离接触”历史长河中那些极具感染力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形象。在大学电影电影课Q老师那里,我曾听得“历史与电影结成亲眷”的说法,并觉得确是如此,确当如此。私认为,就主旋律电影而言,其意义之一不仅是呈现历史、再现往事,它更是一种站在当今坐标轴上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思考,引导或引发群体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现实意义、社会意义的解读。时代能够赋予电影以不同的意义,这也或许正是为什么电影可以有很多版本,而每一个版本都具有其经典意义的原因所在。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发展,中国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上的进步与超越。就电影而言,十年前,《建党伟业》以建党前十年的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为叙事轴线,刻画了其中核心人物的性格与情怀,颇具时代特色,展现了一段历史变迁;十年后的今天,可期待诞生于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的电影,定会有不一样的风格与风采,为人们打开新的时代视野。
第八篇:建党伟业观后感大学生
看完《建党伟业》这部影片以后,我被深深震撼了。被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慷慨激昂的演讲所震撼;被以邓中夏、张国焘等人为代表的庞大的游行队伍所震撼;被中国代表不惧西方列强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的勇气所震撼;被陈毅,邓小平等人为学习先进革命思想毅然远渡重洋赴他国勤工俭学所震撼;被四万万同胞上下一心反对君主制复辟所震撼;被以周恩来为代表的情愿者们在牢房中以绝食抗议来作为谈判砝码的魄力所震撼。
那些游行的学生们,那些牺牲的战士们,那些英勇的革命者们,那种不畏牺牲的爱国情怀,都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的党,是经历过无数磨难与打压,是在国家危难时期所建立和成长起来的。
《建党伟业》从1911年北洋政府成立前夕一直演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然而这十年又是极其不平凡的的十年。
在这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那些惊心动魄一幕幕,都是流动的历史画卷。意在说明,唯有把握问题实质、借助正确理论指导的政党,方能带领中国争取国家的独立,实现民族自强,进而以崭新的姿态重归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舞台。
在那个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国家危在旦夕。如果没有那些仁人志士,我们将会沦落到何等地步,这是无法想象的。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我们要以时代为己任,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国家,要把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胸怀祖国,扎实工作,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我们的全部才智。
回望历史,是需要勇敢之心的,因为它承载着屈辱和压迫。回望历史,是需要敬畏之心的,因为它洒满了鲜血与热泪。回望历史,是需要感恩之心的,因为没有先辈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回望历史,是需要反思之心的,因为我们的国家正是因为太过退让才走到差点亡国灭族的境地。
看完影片的我不禁热泪盈眶,有感动,有震撼,但更多的是钦佩。尤其记得片尾的那段旁白:“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走上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富民强的光辉道路,中华民族开启了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五千年文明古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而我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国家的未来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