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家庭教育学术年会观后感(精选4篇)

2022年家庭教育学术年会观后感(精选4篇)
时间:2022-12-16 12:58

  第一篇:202x年家庭教育学术年会观后感

  今天我有幸观看了2022年家庭教育学术年会,年会上做分享的都是全国知名专家,其中就有我最敬佩的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常委会理事长朱永新老师,听专家一席话,真是收获良多。

  疫情在家,一边是网课,一边是家务,一边是辅导,我这个老师妈妈忙得不可开交,二宝学会了刷碗,孩子们每人每天给我分享一个成语故事,我们今天还搞了一次成语接龙,为了激励孩子们高质量完成作业,发放零食小奖励等等,一家人热热闹闹充实的度过每一天,我想,这或许就是生活的真谛,身为母亲的我虽辛苦,但看到他们酣睡的模样内心充满喜悦。

  父亲是男人最重要的事业,母亲是女人最神圣的天职。亲子陪伴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要义,童年只有一次,陪伴无法替代。如何陪伴?朱老师借用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理论——教育即生活,生活中有很多的教育契机,有心的父母如果能抓住就一定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诸如餐桌上可以告诉孩子餐桌礼仪,每晚固定时间讲床头故事,齐背一首诗,教孩子做家务……父母们潜移默化的教会了孩子很多很多。

  第二篇:202x年家庭教育学术年会观后感

  今天上午观看了《2022家庭教育学术年会》,讲座的都是家庭教育领域方面的专家、学者、教授,聆听他们的讲座,仿佛亲临一场饕餮盛宴,让我欣喜,让我回味。

  朱永新教授主讲的是《学好用好家庭教育促进法》。朱教授指出,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隐私。家庭就是家庭,不能办成第二学校,有什么样的家庭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家校携手,教育不愁。

  朱教授主要讲了家庭教育遵循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其中家庭教育的几种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亲子养育,加强亲子陪伴。

  2、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

  3、相机寓教。家庭处处都是教育的时机,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父母要为孩子规划健康合理的家庭生活。

  4、潜移默化,言教与身教相结合。父母要言行一致,成为孩子的榜样。

  5、严慈相济,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并重。

  6、尊重差异,依据年龄和个性特点及其教育。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自己,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每一粒种子都有无限的可能性。扬长比补短更重要,让树有树的挺拔,让花有花的芬芳。

  7、平等交流,给孩子理解和鼓励。

  8、相互尊敬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向孩子学习的过程。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进步。

  鹿永建理事长讲的是家庭教育的高品质发展路径。鹿老师的讲座占位较高。给人以思考。他主要讲了高品质家庭教育的路径:

  1、高品质的定位:塑造灵魂与品格,能面对后人的审视。

  2、高品质的方向:着力专业性,保持智慧性。

  3、高品质的体现,实现独特性,做家庭教育自己的事情。

  4、高品质的结构:家庭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方式。

  5、高品质的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策略。

  6、高品质的终端:亲师子共同体中的家庭教育。

  下面分享家长小组7个一法则。

  赵刚理事长讲的是《国家治理体系需要家庭生活教育专业化》。赵老师指出:生活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家庭,社会角色是可以替换的,而家庭角色是永恒的。家庭因情而聚,无情而散。家庭是最温馨的地方。

  教育培养了一批只会生产,不会生活的人。家政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劳动课进入课堂,是对教育的回归。

  这也使我想到了疫情期间。网上报道有许多人因为不会做饭,而放着好好的菜,被浪费掉,自己却饿着肚子。所以家庭教育应该重视生活教育。小学阶段,每个孩子至少要会做2~3种拿手菜。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一定不要替代。不能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为一种口号。

  王大龙理事长讲述的主题是《美好生活从家开始》。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美好的生活从家开始。如何营造美好的家庭生活?看图片。

  神奇5小时,每个家庭都可以尝试哦!

  推荐两部电影:《小孩不笨》,《我不想长大》。

  汪凌理事长讲的是《疫情时期,如何让孩子感知生活美好》。

  疫情,让美好生活的外延变窄。但却让家庭生活回归初心。父母和孩子在家一起玩贪吃蛇的游戏,一起做小实验,一起做家务等,都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陪着≠陪伴。倘若父母拿着手机,坐孩子身边,这不是陪伴。高质量的陪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看见需求,共同参与,积极交流,建立互信。

  居家学习,最害最让孩子害怕的是父母没有边界。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个透明人。互相尊重,有边界感,才能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地在父母的监视下学习。

  多位专家都提到劳动。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劳动能让孩子感受生活的多样性,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增强家庭的责任感。但要切记,不能让劳动成为惩罚孩子的工具。

  总之,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第三篇:202x年家庭教育学术年会观后感

  今天,我认真观看了《2022家庭教育学术年会》线上直播课程,聆听了专家们的精彩分享。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书国老师致辞。高秘书长指出,家庭教育的本质要回归家庭,回归生活。我们要关注家庭优秀传统文化,关注家庭出现的新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新华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匡乐成老师一出场就带来一个好消息——《家庭教育促进法解读》即将出版。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主讲的是《学好用好家庭教育促进法》。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朱教授明确指出家庭是家庭教育的主体,是第一责任人。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孩子隐私。家庭教育主要任务是立德树人,弘扬传统文化。家长要尊重孩子内心发展规律,尊重未成年的人格,保障孩子的隐私权。家庭就是家庭,不能办成第二学校,家庭是生活场所,有什么样的家庭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家校携手,教育不愁。朱教授又讲了家庭教育遵循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平等交流,给孩子理解和鼓励,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向孩子学习的过程。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进步。好关系才会有好教育。家庭教育的6个内容: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亲子陪伴,亲子养育。要发挥父母双方的责任。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家庭一切都是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要潜移默化,言教与身教相结合。父母要言行一致,成为孩子的榜样。要严慈相济,要尊重差异。家庭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自己,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每一粒种子都有无限的可能性,要把可能性变成现实。要平等交流,要相互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朱教授呼吁全社会要加大家庭教育法的学习力度,加大家庭教育法的普及力度,提升家庭教育法的执行力度,夯实家庭教育法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真正的教育,从来就不单单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特别是家庭教育,发于童蒙、启于稚幼,是从孩子无意识时便潜移默化,深入其骨髓的,是真正性格养成、品性端立的根基,更需要认真对待、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我们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

  新华社高级编辑、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常务副理事长鹿永建老师主讲了《家庭教育的高品质发展路径》。鹿永建理事长提出,家庭教育前所未有的机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为什么活着?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是品德教育。他从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无法回避的几个问题、逐渐沉淀的常识共识、高品质发展的路径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当今父母,面对的五个为什么的大哉问:为什么我要活着?为什么我要看中婚姻与生育?为什么我要这样做人?为什么我要选择这种习惯?为什么我要做一个这样的人?家庭教育要塑造灵魂与品格,面对后人的审视。高品质的方向着力专业性,保持智慧性。高品质实现独特性,做家庭教育自己的事情。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常务副理事长赵刚理老师讲的是《国家治理体系需要家庭生活教育专业化》。

  赵老师讲述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功能。没有生活幸福感就没有幸福可言,生活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家庭,社会角色是可以替换的,而家庭角色是永恒的。家庭因情而聚,无情而散。家庭的情感功能是任何都无法取代的,家庭是最温馨的地方,是可以最大尺度地享受生活的地方。家庭教育缺失、缺乏生活教育的人往往智商很高,情商很低。缺乏家庭教育的教育培养了一批只会生产,不会生活的人,培养了一批啃老族。家政教育应该纳入课程体系,劳动课进入课堂,是对教育的回归。教育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家庭、学校和孩子。未来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生活化是家庭教育的本质。

  教育部高访学者、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常务副理事长王大龙老师讲述的主题是《美好生活从家开始》。

  家庭教育是一件大事,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一个温暖、关怀、安全、相聚、包容、接纳的地方,美好的生活从家开始。如何营造美好的家庭生活?提倡亲子《神奇5小时》,激活传统,就是创新。用生命影响生命,家庭是人类发展互动关系的第一个小型社会。经济小康、夫妻关系和谐、家庭结构完整,学习型家庭,不断提升孩子的幸福感。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美好家庭有30个标准。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密切联系,达成八项目标:改进家庭卫生鞥、提倡家庭学习、节约家庭财用、敦睦家族邻里、保护儿童健康、改善儿童习惯、教导儿童求学、激发民族意识。新时代中国家庭教育工作者的肩负使命是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如何让家庭教育推进家庭的美好生活!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在家里和家门口就能够接受到好的教育,每天可以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遵循自己的天性,健康快乐的生长,一天天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的好公民。让孩子做最好的他自己,赢在终点线上。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常务副理事长汪凌老师讲的是《疫情时期,如何让孩子感知生活美好》。

  疫情,让美好生活的外延变窄,但却让家庭生活回归初心。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宣称的陪伴只是陪着,而没有意识到陪着≠陪伴。倘若父母拿着手机,坐孩子身边,这不是陪伴。高质量的陪伴是信任,要看见需求,共同参与,积极交流,建立互信。互相尊重,有边界感,才能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在父母的监视下学习。因材施教,坚持难而正确的事,赏识教育是有效沟通的重要一环。

  汪老师再次提到劳动。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劳动能让孩子感受生活的多样性,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增强家庭的责任感。劳动,不应成为惩罚孩子的工具。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学习的父母在拼命让孩子学习,父母要言传身教。父母必修内功:自控力、向上、向善、向美的能力。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沃土,孩子的教育家长要用绵力,孩子的到来为我们家长提供了二次成长的机会,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家长成长路上的明灯;只有自己成长了,孩子才会越来越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长要言传身教,共同呵护,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促进为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家庭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家长,我们要坚持终身学习,努力创造幸福生活!

  第四篇:202x年家庭教育学术年会观后感

  2022年5月14日,我观看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国教育报主办的2022家庭教育学术年会《家庭教育与美好生活》的视频,有了以下感悟:

  一、家长要关注孩子身心健康

  1、放下身段,用心聆听,做孩子的朋友

  现代父母要学会与孩子平等交流,应该和孩子平等友爱地相处,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运动游戏、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努力,一起进步。成为孩子的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协作,孩子才愿意把他的心事说给你听,你也更容易了解孩子的所想所行,教育也就在和谐快乐的氛围中进行,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家长要帮助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

  家长不能一味只注重孩子的文化成绩,更要把孩子培养成综合素质全面的有用的人,一个高分低能的人是会被社会无情淘汰的。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行为习惯,良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最近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家长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二、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

  1、家长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育孩子是一门长期而复杂的学问,任重而道远。在教育孩子时更要耐心细致、具体周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同时家长对自己也要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教育好孩子,也相信孩子一定能不断取得进步。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即使是曲折难行甚至布满了荆棘,我们也绝不能气馁、灰心失望,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并从中吸取教训,及时纠正教育方法。

  2、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育孩子更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由于家长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理论水平有限,因而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困难重重。家长更要抽出时间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只有具备了足够的文化教育知识,才能够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遇到的问题,才不会被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考倒。才能满足孩子不断增长的求知欲,才能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性,作为家长,应该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或者开出绚烂的花朵。

Copyright © 2017 www.zhaowe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找文台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4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