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觉醒年代观后感1500字大学生
1915-1921年的六年时间,中国恰恰是处于一个由迷茫走向觉醒的时期。身处那个时代深受新文化运动思潮影响的中国人都无法拒绝回答一个问题“中国该往何处去?”
《觉醒年代》这部剧就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沉睡多年的东方雄狮是如何觉醒的?其时代背景主要展现的是1915年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秩序陷入混乱,日本趁德国在欧洲战场分身乏术加紧了在中国的扩张和侵略。除此之外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等人被迫流亡国外。紧接着袁世凯下令同意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这个条约规定中国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北洋政府的卖国行为,遭到了全国民众的强烈反对与指责。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军阀混乱,民众愚昧,思想混乱这些社会乱象和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一群有着新时代思想,有血有肉,有理想的爱国志士逆流而上奋起反抗。该剧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从相识,相知到分开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主线围绕展开,讲述了追求救国理想的青年们不断遭遇挫折,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地成为自己心中那个最好的自己的故事。
看完这部剧我印象最深刻就是陈独秀三父子之间对小家与大家的抉择处理,陈延年和陈乔年对父亲复杂的感情,以及两兄弟做出的责任担当。两兄弟以为父亲为了自己享受去了日本没能回来给父母送终而一直对父亲身怀怨恨。有一次家中请客,他们把青蛙放在了陈独秀的碗里,吓了大家一跳。陈独秀笑着跟大家解释了原因并说道:“他们记恨我不回去给父母送终,说明他们是懂仁义的人,他们宁可吃苦也不依赖我,说明他们是自强自立的人,如今乱世,能有这两种品质,难道不值得高兴吗?”从陈独秀的言语就可以了解到他看待事情的智慧与通透。陈延年,陈乔年从不用家里的一分钱,在外从不借用父亲的名声做事,独立自主靠自己的双手赚钱养活自己。虽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但有鸿鹄之志。生活满目苍夷,但心含悲悯之心,这就是我心中的陈延年和陈乔年。
整部剧看完我一直难忘的画面就是陈独秀来送陈延年和陈乔年去往法国留学,他拿出自己炒的南瓜子交给儿子,并帮他们把行李装上车,看着父亲苍老的背影,延年和乔年不舍得抱住父亲,陈独秀也转身抱住了儿子,最后陈独秀目送着儿子离开。镜头切到陈独秀深邃的眼睛,画面出现陈延年,陈乔年满身伤痕,面带微笑,从容地走向刑场的身影。那一刻,我通过陈独秀的眼神突然感觉到陈独秀是意识到那是他们父子三人最后一次的道别。刑场上即将面临生死的他们眼神依然是那么坚定,纯粹。他们微笑的面容让我震撼又难过。就是这样一条的路啊,明知是死路,还是会有人义无反顾地走,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一条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路。“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陈乔年。他们是为了救我们而死的。
延乔路旁边是集贤路,陈独秀被葬在安徽老家安庆集贤关,延乔路短,集贤路长,他们没能汇合,却都通往了-繁华大道。他们的父子情令我感动,他们的国家情令我震撼!我想我会去走走这条延乔路,去看看他们给我们打造的这条繁华路,去感悟他们的信仰和体会他们的情感。
那个时代的青年把自己奉献给了国家,只因为理想和信仰。中国正因为有了他们,才一步步走向成功,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幸福的我们。身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们如果你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找不到自己想走的路时,推荐你去看《觉醒年代》,它会让你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如何做?
第二篇:觉醒年代观后感1500字大学生
这部剧作是官方为纪念中共建党100周年而推出的一部“有关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及其具有历史意义和纪念意义的一部作品。这部剧作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共机关刊物为时间线。剧作中形象的再现了当时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中共建党的这段光辉岁月。这部作品以当时的时间到现在这之间恰逢百年,百年后的我们有幸观赏到这部作品,有幸去了解到这段历史。通过观赏我们体会到当时老一辈为革命的付出,看到当时青年那种对真理追求的执着,可以体会到前辈的那种大爱。我们能有现在的生活和他们当时的付出是分不开关系的,我们应该对先辈们咏怀敬畏之心。
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到中国共产党建立,在这段时光里,我们的国家内部正在面临一些建设性的问题,这之间发生着诸多的故事,或许历史记载的只是一些较为重要的部分,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革命故事。但是每个革命者都是有着共同的信念,是他们那种为国为民的精神一直在影响着我们吧。剧中以李大钊,胡适,陈独秀他们的革命历程为故事主线,又以毛泽东,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故事的辅线。剧中演绎了当时一批名冠中华的文化大师和一群热血青年们充满希望,燃烧理想的激情岁月。
看完这部影视作品,我脑海中浮现了好多生动的人物形象,此刻的心情真的难以平复。他们当时的那种情怀真的是太伟大了,那种大爱,真的令人敬佩,哪怕是现在,依然对他们要心怀敬畏,他们那种情怀像海一样的宽广,他们的精神像山岳一样的雄伟。剧情中的人物形象和自己平日里在书中看到的也相差无几,剧中李大钊,陈独秀,胡适,还有鲁迅先生,这些人物的形象都浮现在了脑海里,但是自己对陈乔年和陈延年两兄弟的印象深刻一些吧,或许是自己之前从未听说过他二人,也有可能是他二人的经历更让我感觉有些惋惜吧,好像这部剧作没有拍完,但是后续说这两兄弟都是不到三十岁被反动派给杀害了,看到他们风华正茂,想想现在年轻的我们,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年纪。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付出了自己的一切,还有陈独秀那种对革命信仰的从一而终的坚持。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就是李大钊先生在工人车间的演讲,无论是演员的演技,还是拍摄手法,还是演讲内容的复述,都是很深刻。李大钊先生的演讲,让人不禁联想到当时坐在台下的听众,此刻的心情是多么的振奋人心,如果当时我坐在台下,我的心情一定是非常激动的,仿佛看到了光和希望,幻想一下当时的劳动者所处的社会背景,结合自己又在那种车间里工作的经历,很明白当时的那种车间工作的辛苦。我也觉得人的生活中不能只有工作,生活中除了工作还应该有些其他的东西来充斥着自己的生活,那句“我们八个小时工作,八个小时休息,还有八个小时是我们自己的”听着实在是太让人感动了。我们除了用工作创造价值之外,我们也应该拥有八个小时的时间去享受生活,去思考,去学习,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党的出发点永远是人民,以人为本,我们应该去发扬去学习。
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也应当志存高远,心怀大爱。人只要有了理想,努力就有了动力,有了方向,才知道路在哪里,有了信仰才不会去畏惧苦难。习近平主席曾说过:“新青年要到人民群众里,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
前辈们的青春都有那么多的磨砺,而我们还为生活中的困难而退缩,实在是羞愧。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的勇敢,我们也要敢于坚持,敢于付出,敢于不怕苦不怕难,处于新时代的我们,要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无论前路有多少的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坚定自己的信仰,感恩奋进,争做当代好青年,勿忘初心,勇往直前。
第三篇:觉醒年代观后感1500字大学生
视线拉回100年前,民不聊生、满目疮痍、破败的国家,腐朽的统治。那个时代渴望出现拯救他的人。
剧情开篇,脏乱的衣服,毛躁的头发,长长的胡子,谁都想不到,这是陈独秀先生。袁世凯为了复辟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陈独秀认识到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思想腐朽,于是创办了《新青年》杂志,来传播新文化,以达到塑造新青年的目的。后来,蔡元培请仲甫先生担任北大的文科学长,与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以北大为阵地,积极提倡民主科学,积极倡导青少年开展五四运动。到后来在李大钊的影响下,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这就有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后因病去世,享年63岁。陈独秀先生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功劳不可磨灭。
他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更是撼动人心。因陈独秀早期远离家乡求学,对这两个孩子相处很少,但他们两个勤奋好学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又后来出国留学,回国后积极投身革命,可是天妒英才,29岁的陈延年在酷刑的逼问下,宁死不屈,至死不跪,被乱刀砍死。时26岁的陈乔年更是坚贞不屈,还不忘鼓励其他同志,后被枪杀。为了纪念他们,安徽合肥把一条路名为延乔路,而他的尽头是繁华大道。父子三人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自我的精神正是百余年前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乏“家国情怀”,正是这些先辈将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行动甚至生命去推动革命的发展,牺牲自我而换取民族的希望!
“吾愿吾来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节选自李大钊先生的《青春》。
早年间的李大钊在日本留学,受到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的鼓舞,毅然辞学返回国内参与新文化运动。李大钊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之一。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他为人诚实、谦和、学识渊博,思想深邃,深受广大青年的敬仰和爱戴。在他的引导下,当时许多青年,包括毛泽东这位时代伟人,德高望重的李大钊没有门户偏见,赏识毛泽东这样身无分文的年轻人。李大钊是北大的图书馆长,他把毛泽东给安排到了北大图书馆当助理,一个月8个大洋的薪水,给了年轻人在北京安身立命之处,在生活大不易的北京可以养活自己,而图书管理员这份工作,闲余时间又可以读书充实自己,让毛泽东又有充分的时间研究政治,可以说李大钊是毛泽东的精神导师。
给我留下最深刻的记忆是,李大钊先生参加五四运动在剧院挥洒抵制巴黎和约的纸张,大声呼喊着:同胞们!团结起来!坚决抵制无耻的巴黎和约!与陈独秀先生在两处挥洒宣传纸。让我热血澎湃,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不爱,谁爱!愿以吾辈之青春,护我盛世之中华!因为这个,陈独秀被关进监狱,李大钊被迫远走上海等地开展调查,他深入工人与农民之中,为他们教授知识,传播思想。着手创办夜校。举行演讲,让文化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属,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更加急切救这个落后的国家。然而正是因为他对军阀的精准打击,触动了卖国求荣的东北军阀张作霖的利益,于1927年将李大钊同志杀害。
最后,我想以鲁迅先生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中的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来告诫中国的青年积极向上,用你们该有的青春来奉献这个一直在向上走的中国,不负先辈。
第四篇:觉醒年代观后感1500字大学生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这一百年里,华夏儿女们用拼搏奋斗筑起了一段激情岁月,革命者们更是挥洒热血开启了这段可歌可泣的奋斗史。
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年份,涌现了一大批电视剧,述说党的故事。《觉醒年代》就是这样一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2月1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的《觉醒年代》完全凭借自身实力“出圈”了,继而出现在广大视野中。
该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空前惨烈的第二年,趁德国在欧洲战场分身乏术,日本加紧了在中国的扩张。在此前后,自二次革命失败,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把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进行到底,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军阀混乱、倒行逆施、动荡不安的社会,前仆后继地涌现出有思想有抱负之士。他们都在思考,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中国的出路是要团结无产阶级,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追求民族的自尊和复兴。数百年前的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不是一个可以任之欺辱的对象,他们口头的“东亚病夫”更是对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无尽羞辱。所有的屈辱都要牢记,所有的力量都在积蓄。
力量源于无数和无尽的奋斗。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一群有志之士奋起抗战,一个个历史人物都在这部剧里鲜活了起来,让常在语文书、历史书中与他们相识的我感受到了更真实的他们。屏幕里的人物将观众更多感官调用起来,让人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活生生、抛头颅洒热血、为实现拯救濒危中国的理想而抗争的勇士们。这可能就是所谓“沉浸式”体验吧。毛泽东同志等在混沌中上下求索,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着手摸索思想启蒙,力求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意识。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他们开始接触、学习、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渐从思想启蒙转向革命行动,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在探索的道路上,达成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共识。《觉醒年代》清晰展现了这一过程,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
其中,陈延年同志从容赴义最令我震撼。被捕前的他始终头脑清醒,始终坚定站在党的立场,始终团结工农群众的力量,绝不妥协退让;被捕后的他严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为党牺牲。他英勇就义前高喊出“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始终坚守着中国人的气节。在看此剧之前,我对陈延年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依稀记得在历史书上出现过,可是看剧后,陈延年同志沉静、勇敢、有抱负的人物形象瞬间饱满起来。他戴着镣铐,浑身血污,面对赴死他是从容的,坚定的为了理想而赴义;他的眼中笑意深邃,面对未来他是憧憬的,坚定现在的一切磨难都是值得的,未来会更好,中国会更好;我暗自想着,也许他是遗憾的,遗憾不能亲眼目睹以后的胜利。他转头微笑的一瞬间令人潸然泪下,我多想告诉他,这盛世均如您所愿。
百年党史,历久弥坚,奋斗之魂,亘古不变。忆往昔,比今朝,我们更应该铭记为今日一切做出牺牲、奉献的英雄们。吾之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早日实现。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我国建设奉献一份微不足道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第五篇:觉醒年代观后感1500字大学生
觉醒,一个正式而又严肃的词语,对于新时代的我们来说,熟悉而又陌生。
人们常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因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就大变样了。殊不知,一个时代的更替,往往是由于有了新事件、新事物、新思想的导引。从十九世纪初开始,思想觉醒的萌芽就开始生根发芽,经历风雨,也迎来彩虹,至今茁壮成长,蓬勃发展。
2021年3月1日在中国社会科学网发布的文章中清晰地提出一句话,我很是认同——“红色文化是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党性教育的优质资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影视行业作为一大引领社会风气的巨龙,也推出了新成果《觉醒年代》,借红色文化去助力新时代学生的党性教育。从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它告诉人们:为什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通过这段时间的收看,我也受益匪浅。
(一)望得到的,才是黎明
初次相识《觉醒年代》,还是因为陈独秀先生与友人在回国船上的一段对话把我拉进情节:
——友人:“快睡吧,外面乌漆嘛黑的什么都看不见。”
——陈独秀:“看得见。”
是的,天黑了,夜静了,人们都蜷缩到自己避风的船舱里去了,只有他们睡不着。仲甫先生孤独的望着茫茫大海,仿佛要一眼望到中国,望到中国最需要觉醒的地方去,望到南陈北李的战斗中去,去追求真理、燃烧理想!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今2021年,整个百年,中国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胜利,还是脱贫攻坚战取得的全面胜利都为十四五规划开了个好局。这其中的不易和喜悦只有传承红色文化的中国人才可以切身感受到。
反观之,新时代的我们都逐渐在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然而没有了需要翻阅很多书籍才能汲取到知识的过程,现在我们过分依靠身边现代化的搜索软件,让自己活成了“行走的答题卡”。试问,如果我们在当时的年代,又有多少人可以以清醒的头脑去看待事件的本身和解决问题的根源呢?或许有,但绝不多。面对黑暗,我们大多数人也都会像当时的民众那样在白白的等待黎明,只有少部分人愿意先沉淀下来观察、思考、觉醒,再带动整个社会的觉醒和改变,就像仲甫先生那样望到黎明。
(二)放得下的,才是渺小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帝国主义侵略者不断践踏中国的主权,卖国贼不断委曲求全,好多的留学生、先进积极分子主动回家守护祖国。在轮船上一群中国人因为日本人欺负一对年轻的中国男女挺身而出,陈独秀先生为了和李大钊相识被动言语相机、充当一会儿假的卖国贼更是明证。
先进的中国人可以为了国家奉献一切,伟大的无产阶级可以为了祖国放弃一切。远有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以笔为枪,去改变祥林嫂代表的那个扭曲社会;近有各地儿女在疫情期间放弃小家团圆,义无反顾地奔向武汉、河北、北京乃至外国需要的地方。
然而,现在的我们,这群年轻人们,还有“觉醒”吗?
朋友们,为了新时代的伟大事业,为了希望,孤单没什么的,只不过是坐在黎明前的夜里,等待曙光罢了。等待固然难熬,然而曙光总会映照在脸上。无论要多久。一定会有一线光明,出现在你遥望的方向!
第六篇:觉醒年代观后感1500字大学生
《觉醒年代》是一部纪念我国建党100周年的作品,展现出许多重大革命历史进程,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建党为时间线描绘出一副波澜壮阔的画卷。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一代代共产党人将初心和使命久久相传。
当时晚清政府的腐败,各种势力明里暗里的斗争,使中国自鸦片战争后人力物力都一落千丈,变得十分贫穷,人民大众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吃不饱穿不暖,每天都有民众因为各种原因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另一方面,陈独秀、李大钊等在国外相见并逐渐熟知,他们都是先进的国民,也在努力有所作为、奉献祖国。他们饱含智慧,以探索一条能够真正的救国救民的道路为目标,漂洋过海、舟车劳顿,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碰壁。但他们依旧不改初心、不愿放弃,更是重振旗鼓,创办了新报刊《新青年》来进行全民的思想启蒙。他们在当时北京大学成为了老师,带领当时许多大学的学生上街开展活动演讲,领导学生进行五四爱国运动,这些举动唤醒了中国人民。即使遭受北洋政府的关押拘留,也无法阻碍他们的行为。看着这部电视剧,我感动但更多的是心疼的情绪。有时我希望李大钊先生做一个普通人,平凡的生活,与柴米油盐打交道,这样他也不会被杀害,但我知道这绝不是他会做的,他有的是更高远的理想。陈独秀的两个儿子更是残忍地被杀害,令人愤懑。只有广大的劳苦大众自己真正能够做到站起来,为自己发声,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从根本上去对社会进行改造才是正确的实现民主、科学。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中共建党。并且我深刻的意识到这一百年来,最重要的莫过于“中国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这个大事件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我们应该能够做到居安思危,现在仍未是一个和平的时代,战争还经常发生在某些地方,有许多的地方还连填饱肚子都做不到,外面新冠病毒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我们这些年轻人是否觉得曾经的历史很遥远?难道因为你生活的安然就安心忘记曾经发生过的一切血腥过往?如果没有先人奉献出的生命,我们如今生活的这个地方不会是如此和平静好的环境,更不会是这个和平的国家。
时光变迁,精神不朽。我们守护着共同的家园,守望着共同的梦想。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带领我们征服危难,贯穿于中华民族齐心向前的坚定步伐中。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现在的新阶段,“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我们与革命先辈们不同,我们如今要面对的是变化莫测的艰难险阻。但这也更磨炼我们的心性,只要我们敢于打破常规,不拘泥于一处天地,敢于勇敢前进,我相信即使是我们年轻一代也一定可以在这个创新缤纷的时代谋好新局,开好新篇。例如从去年开始的新冠疫情,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让大家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奔赴武汉一线遏制传染病,白衣天使们纷纷踏上武汉的列车前往救援,各个岗位上的人们都为了战胜疫情做出了许多贡献。武汉从封城到解脱,死亡人数骤减,这与他们所贡献的功劳息息相关。这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也让年轻一代有了更深的责任感。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一代愿意投身党的革命事业,愿为祖国作出自己一份贡献,这也是我们投递入党申请书的初心,愿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奉献我们的忠诚与信仰。
《觉醒年代》在我看来是一部真正有信仰有理想,能够唤人思考、给人启发的正剧。我希望能够推荐给更多人这部剧,让他们都能够通过这部剧再深刻的体会到我国那时的艰苦年代,它带给了我们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如果有人问它有续集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它就存在于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中。愿每个人都能满含赤诚与热血,充满希望走向未来更加美好的康庄大道。
第七篇:觉醒年代观后感1500字大学生
暑假生活之一,自然离不开追剧。有的人喜欢看言情剧,有的人喜欢看古装剧,有的人喜欢看历史正剧。有人说:“你不是00后吗?现在的00后哪会看历史类电视剧啊?”谁说的,这个夏天正好是建党100周年,献礼剧《觉醒年代》备受青睐,连很多00后都在追。我看了之后,深有所感,于是将感受写于此。
我问过很多看过的同龄人:“你们为什么会去看?”答案大多都是历史书上学过啊!看得懂啊!或者人物形象很丰满之类的答案。确实,历史剧自然得有一些功底才能看得懂。《觉醒年代》讲述的就是共产党成立之前的一些人物故事,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都能看出演员何剧组的用心。
比如,鲁迅先生作为语文书上的常客,可是90后的童年阴影,他写的文章都要背,那可比《岳阳楼记》和《出师表》还难背。对我们00后来说要幸运许多,他的文章被删了许多,依然比文言文还难懂。我对他的印象无非就是头发根根竖立,眉毛像用浓墨书写的一字,帽子一扣,无所畏惧的走路姿势。除这些以外,对这位文坛巨匠,似乎就很难细数出他的一些生平了。《觉醒年代》让我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的他,他除了正直、幽默的一面,也有可爱的一面。一切都是“我听蔡公的”,他就是一可爱的干饭人,人家在讨论如何把《新青年》编得更好,他在旁边吃炸酱面,人家久别重逢,他在旁边说:“什么时候开席啊?肚子都饿了。”鲁迅先生,我墙都不服,就服您这种可爱劲啊!
除了鲁迅先生,还在剧中看到了温和的蔡元培校长、刚正不阿的陈独秀先生、奇怪可爱的辜鸿铭先生、关爱贫苦人民的李大钊先生、质朴的青年毛泽东、坚强隐忍的陈延年和单纯的陈乔年。每一个人物都鲜活真实,仿佛他们从历史书里走出来,我一伸手就可触摸到。
当看到陈独秀先生即将离开北大,跟众人告别时,当辜鸿铭先生说出:“君去也,还斗否?”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们要与这个夏天告别了,也要与陈独秀先生永别了。剧末,那一行行的字幕就是他们人生的写照。
当我看到历经酷刑的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一路血一路笑地走向刑场,看到他们去法国留学的镜头混剪,光影交错间,仿佛看到了一直站在他们身后的父亲——陈独秀先生。投身革命,九死一生的父亲或许设想过:假如有一天,他的儿子们慷慨赴死,他一定会为他们感到骄傲,因为他的儿子们是为中国人民美好的生活献生的。而延乔兄弟俩在就义的时候,透过天边的五彩云霞,坚定的看到现在我们的生活——这是他们期冀的未来生活,他们的梦想而今都实现了。在安徽有两条街道,一条名字叫集贤路,一条名字就叫延乔路,集贤路长,延乔路短,两条路不曾相交,但都通往繁华大道。
追完剧,暑假也过去大半,偶然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历史书很薄,我们偶然翻过的一页便是他们的一生;历史书又很厚,里面记录了太多和他们一样的人。”谁说不是呢?以前以前我在历史书上勾画的考点,就是他们的一生。醒醒吧,不要再不以为然了,因为他们的一生就是为我们现在美好生活奋斗的一生,不要再得过且过了,因为有些革命先烈牺牲时,年龄跟我们一般大。奋起吧,青年们,先烈们在看着我们,世界在看着,看着中国如何在我们手上焕发新的生机。青年们,你可以允许自己平凡,但绝不可以允许自己平庸!“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第八篇:觉醒年代观后感1500字大学生
《觉醒年代》描述了1915年至1921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为叙事中心,从思想和文化变革角度描述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到旧民主主义革命并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再现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如何在中华大地上孕育。通过观看这部电视剧,让我真实体会到当时百姓的困苦,唤醒国民思想的不易。
《觉醒年代》将我们的视线拉回到100多年前。在1915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也使普通百姓蒙受了极大的灾难和迫害。当时的社会风雨飘摇,坐在轿车里吃着西餐的富家少爷与满脸泥泞在街头被贱卖的小女孩形成了鲜明对比。“两千五百年不变的车辙如何去面对船舰利炮,只有一条路——觉醒”。最重要的是思想的觉醒,一定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因此,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人发起了一次“反孔教、反文言、抵制儒家学派”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开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绝不仅仅是我们几个知识分子的觉醒,它首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中华民族伟大的觉醒。”观看《觉醒年代》是我对家乡的历史事迹一次深刻的学习。我家住在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长辛店火车站和二七工厂。在我小学时,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在清明节学校集体带领我们到长辛店公园为英烈鲜花。在当时我还不知道他们是谁,他们做了什么,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吴祯和葛树贵,他们在工人罢工运动中壮烈牺牲。在《觉醒年代》中,也描述了葛树贵的为人以及长辛店铁路工人罢工的事迹。李大钊在大街上遇到名为葛树贵的工人,葛树贵正竭力阻止妻子为给孩子治病下跪乞讨,李大钊见他宁折不弯,便将自己的衣物典当为孩子治病。因长辛店地处交通要道,修建了火车站和长辛店铁路机厂,聚集了大量的新兴产业工人。李大钊、毛泽东、邓中夏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在这里留下了革命足迹。1919年五四运动,长辛店工人同北大学生一起参与到爱国运动。1921年初,李大钊、邓中夏等几位同志开办了近代史上第一所工人文化学校,李大钊在授课中激励工人学习文化知识,并成立了长辛店铁路工会。为反对工头压迫和争取工人权利的罢工斗争,开展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在这场罢工中,让全国乃至世界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顽强的斗争精神。在此次罢工中,吴祯、葛树贵以及更多的工人牺牲了。但是工人们以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唤醒了中国人民,更加清楚地知道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人民的敌人,必须要斗争到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任重而道远,未来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建设。我们会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困难,但是面对这些困难我们要发扬革命精神,迎难而上,永不言弃。在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印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今和平的时代,是无数的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怎么能不珍惜。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捍卫国家的尊严,保护国家主权。现在我要掌握更多的本领,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为祖国建设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