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群作文600字初二
小凡他们一不留神,秦无言就趁机逃到了万蝠窟中。老城主说,这里面有许多的吸血蝙蝠,其中,最为利害的是蝙蝠王。每只蝙蝠的身上都会有一道分数计算题,若是你答对了,这只吸血蝙蝠则不会攻击你,而是为你让路,如果答错了……
他们马上出发,果不其然,一只有着8只血红色眼睛的吸血蝙蝠,散发着臭恶的、暗灰色的皮毛上有着几行显眼的白色大字,武功高强的林惊羽轻轻一踢,这只蝙蝠就掉在地上,上面的题目是:7x5/6-1x5/6=?小凡马上开始计算:“7x5/6=35/6,35/6-1x5/6……”聪明的雪琪马上答到:“这道题其实可以简便计算,整数的乘法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对分数也适用。”书书马上接口道,这么一来就简单多了,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把整数7和1分配到一起,也就是:(7-1)x5/6=6x5/6=5,小凡大叫到:“得数是5!”这只蝙蝠听了,马上飞到一块岩石上,撞死了。
一只比刚才更大的蝙蝠飞了过来,他身上写着一道判断题:整数的结合律,交换律对于分数不能使用,小凡又急忙忙地说“对!分数是分数,整数是整数,所以不能使用。”“不对,”碧瑶答到,“你怎么这么傻呀!上一道题不就是应用了乘法分配律,如果照你这么说,上一题的解答方式就不成立了?所以,这道题是错的!”这只蝙蝠见状马上消失。
之后,又迎面送来了许多小蝙蝠,他们身上写着许多分数口算题。加法、减法、乘法……它们交织在一起,使小凡他们有些慌乱。大伙儿合力计算,不久,这些蝙蝠都倒在了地上。
最后,一只有着血红眸的巨大蝙蝠向他们飞来……
第二篇:群作文600字初二
“群”,在《说文解字》里是这样解释的:“群,辈也。从羊,君生,臣铉等,曰羊,性好群,故从羊。”本义是羊群、兽群、人群。引申含义是世间万物相聚成伙的,聚在一起的皆为群。
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与各种野兽争斗。可是人十分弱小,怎么能与那些有着锋牙利爪的野兽相斗争呢?故近者聚而为群。柳宗元的《封建论》里说:“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各种群相互争斗,弱小的群被吞并,留下的群便越来越大,首领的权力也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国。这是一种群。
《周易》里边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基本生活获得了满足,于是就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有些志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就组成了形形色色的群,此“群”非彼“群”。这样的群之间不会轻易地去互相残杀,因为这种群不是为了谋生被迫诞生的,而是群成员之间相互吸引而形成的,他们要求的是使自己在精神上变得更好。这是一种群。
现在,科技发达,大多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办公。于是,在虚拟的网络中也有了各种各样的群。微信群、QQ群、钉钉群……谁的社交软件上没有几个群呢?就连我一个小学生微信上都有诸如“班级群、读书群、小组群、书法群”等等大大小小若干个与学习有关的群。这些群是为了更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而诞生的,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这又是一种群。
弱小的生灵需要群体的庇护,总是成群结队地呆在一起。人类不仅如此,而且还需要在群体中相互温暖和赏识。因此我们的生活与各种群息息相关,学生群、工作群、家人群、朋友群……论语有言“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愿我们都能成为群之君子。
第三篇:群作文600字初二
大街小巷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它们冲淡了冬的寒冷,给大地增添了几许暖意。夜幕悄然展开,我走进家门,瞧见外婆在那捣鼓着什么。“过来搭把手。”外婆向我挥挥手。我一路小跑过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团乱蓬蓬的草,外婆正充当“搬运工”,把它们从田里搬到院子。我一把扶住它们,再分离出一团,抱在胸前,外婆便轻松多了。这可是闽南传统民俗“跳火群”的原材料——晒干的地瓜藤。
傍晚,我们吃完香喷喷的年夜饭后,便赶紧来到院子里。每个人都兴奋极了,外婆把那团“春草”点上火,火苗迅速蔓延,火舌欢快地舔着草,火势越来越大,没一会儿便成了熊熊燃烧的火堆,火光照亮了整个院子,照亮了大家的笑脸。大家欢呼着开始跳火群,按照规矩,从长至幼,依次跳过火堆。
舅舅一马当先,稍蹲下身,然后助跑起来,他的脚好似安了两个弹簧,好一个“猛虎跃涧”。大家齐声叫好!舅妈、爸爸、妈妈……大人们一个个矫健娴熟,好生厉害!舅舅满面红光,拍了拍我的肩:“上!”虽然我每年都有跳过,可小小的紧张感还会出来捣乱。“加油!”妈妈在一旁为我打气,我屏声敛气,双眼注视着那团跳动的“火团”,助跑起来,热浪扑面而来,寒冷一扫而空,身上洋溢着浓浓的暖意。跳过火群,身上的晦气也会一扫而空,一切不顺心的事也会随着火焰燃烧而散去。
我们又反反复复跳了几遍,火焰就渐渐散去。外婆会用小锅铲铲些闪着红焰的余烬放在火笼中,藏在床下,这叫“挑金称银”。
“年兜夜,跳火群,众人拾柴火焰高,噼噼啪啪好年冬。好年冬,呛呛滚……”有了跳火群为伴,来年定会更加红红火火,欢欢喜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