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一种甜中考满分作文
(10)班赵梓琦
“爸,你能不能帮我想想……”
“自己决定!”
“……”
学校举办的美术大赛将要来临,可身为美术老师的爸爸却没给我半点建议。我呆呆地坐在沙发上,用沉默对抗他的无情。
“滴答,滴答”,左右摇摆的时钟气定神凝地走着,提醒着我时间的流逝。焦头烂额之际,墙上的挂历牵住了我的视线,是敦煌壁画。壁画?壁画!虽不能画壁画,可我能画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处的石画啊!
立刻找来石头,铺开颜料,动工。不知是否是我急于求成的缘故,意料之外的失败了,反复尝试几次,都没有预期的成果。
天空从暖黄变为深蓝,我坐的腰酸背痛。唉!要不问问父亲?可想到他那坚决的态度和冰冷的语气,我还是决定靠自己。
咬咬牙,重新坐回桌前,明明画技没有问题,到底哪里出错了?突然灵感迸发——我没有按照石头的纹路画。
这次,我一气呵成。沿着细密的纹路描摹几个颤笔,是若有若无的水波。淡彩轻劈出一道孤弧,是一叶小舟。月挂枝头,河上只有一叶孤独的小舟,天地间的界线逐渐模糊了,零稀几棵枯树,像烧黑的炭条。水平如镜,更增添几分静谧。我像钻进了画,紧紧注视着它。像看很远很远的远处,又就像看很近很近的近处,似乎感受到氤氲着的水气。
温熙的灯光溢出,默默陪伴着我。瘦瘦的肩挑起宽大的衣服,汗水从额头沁出,石头的横纹被描绘成清波,浓墨洇开,一座磐石便立在水中了。停笔,收墨,没有复杂的技法,没有绚烂的颜色,只是自然而成。
父亲开门走了进来,面露微笑,“不错嘛!”,我咧嘴笑笑,甜味从心头化开,在四肢百骸间穿行。是圆满完成作品的自豪,是得到认可的得意,更是放下依赖,获得成长的喜悦。
第二篇:有一种甜中考满分作文
(10)班窦可芯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电脑便响起“钉”的铃声,这声“钉”包含的是甜甜的滋味。
以往满溢欢声笑语的教室,清脆动听的铃声,变成了电脑前略显生硬的“钉钉”声。
一声“钉”,是一个甜甜的信号,是准备开播的提示。老师的信息一条接一条“钉钉”而来:今天我们要背诵的是《关雎》注意打卡——“钉”,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以下视频,预习第一课——“钉”,请大家查阅字典学习本课的生词——“钉”……疫情再袭,屏幕那端的老师,用一根网线,引领我们走进虚拟的课堂,提醒、监督、练习,一样不落。视频中我们个个端坐,努力不让自己落下,“钉”一声,哈,上传成功!老师的赞美从麦克风中流淌而出,如暖暖春阳催开了孩子们甜甜的憧憬。
一声“钉”,也是一篇篇甜美的文章。阅读课上,从泰戈尔“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浪漫喟叹到顾城“黑夜给了我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的唯美动人,从岳飞“凭栏处,潇潇雨歇”的报国大义到钟南山院士“逆行而上,国士无双”的挺身而出,我们在静静的阅读中唱出春花秋月,落英缤纷,将好词好句摘抄于纸间,在心底氤氲着美好。有时抬头,看到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埋头静静阅读,心里便觉得无限美好。这声“钉”是一日文学素养之门铃,“钉钉”一响,如浩浩竹林带来轻松与愉悦的甜。
一声“钉”,还是同学们屏幕后会意的笑,在学校不畏下课铃声催促的英语老师,网课依然尽职尽责,她引领着我们,或沉醉于某个优美的长句,或赞赏于某篇布满生词的文章,全然脱离了时间的束缚,构建起金碧辉煌的英语殿堂。下课啦!评论区中便刷起,“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的字幕,屏幕前的我,也会心一笑,点了“+1”,看似机械的“钉”声,为我们带来隔离的温馨与快乐,“钉钉”并不是一个“钉”字,而是在屏幕后老师对我们殷殷的教导,是莘莘学子的希望之歌,每一个努力过,奋斗过的学子都和“钉钉”的图标——雨燕一样,拥有搏击长空的力量。
其实,我也是一株小小的幼苗,一缕阳光,能给我一天的余温;一两滴雨露,就可以把我心的渴望装满;一声“钉”,足以让我的嫩叶翩跹起来。
有一种甜,是那一声“钉”。
第三篇:有一种甜中考满分作文
(10)班康家驭
先前仿佛听得人言:诗歌是一切语言文字之精髓。且作诗可以带来很大的快乐。我以为此话不错,有一种甜,确乎存在于诗中。
我的父兄都尝做过一些诗句。因此我从小便得知诗作是用以抒情放盐的。父亲尝当着我面写过一诗,乃是夸赞我姥爷老有所志学习书法的。他当天晚上小酌微醺,夜里回家,忽见一袋老人的毛边练习。虽有几分分稚弱,但字里行间犹显出一个古稀老人对于艺术的热情。于是父亲有感而发,以一枝旧笔,舔几点宿墨,化作一首绝句:
“吾翁白发有雄心,不遗余力习翰墨。
笔走龙蛇惊天地,谁知玉宇自此清!”
书毕,乃掷毫而去,我反复的读了几遍。这诗中并无有工整的对仗,严格的韵脚,但却是父亲情感最真实的流露。因此,这确是一首好诗。回想,我先前之作。极尽辞藻之能事,但往往弄巧成拙。简如此酣畅之作风,不觉自惭形秽。
此后我便揣摩这种新的诗作方式,在书丛之中,偶见名家对此写法之很高的赞赏。闻一多先生云:“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在最后这首诗里,孟浩然几曾做过诗?他只是谈话而已。”我仿佛顿悟:诗本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语言方式,而并不是八股文般的恪守旧规。我于是继续写着、读着诗。一日,在古体诗中,偶见《箜篌引》云: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短短十六个字,将“渡河而死”的悲剧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
我提起笔来,在自己的文字中找寻那种风神散朗的感觉。当我开始用它蕴藏情感时,我才从诗歌创作中品出甜味来。这确乎是一种真实的快乐!每一件事物都在笔下被诗化,我也开始细致地观察生活。窗外的每一片炽霞,每一寸黄土,都可以在诗中变得富有感情。这其中的甜,是其他事不能比拟的。即使偶有悲伤,写进诗中,随后再看,也还是一种独特的风味。这无不使我感到新奇。
有一种甜,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散漫。我则在书写中品尝着快乐,在甜乐中体察着文章。
第四篇:有一种甜中考满分作文
(10)吴沁璋
风住尘香,蝉布白墙,只三更,华山岳鹊子口,络绎人群。叫声、惊喊不断。
站崖下,看十五米断崖如同天堑,层岩深深浅浅的色泽间隔,微风拂即有黄尘弥漫而下。席卷而来。崖体近乎垂直,最上部为一人高的、凸起一米的花岗岩,如同"山的额头"般。崖的断面有两列铁钉嵌入,仿佛是通天之路——
“我要登华山金顶!”我不由在心中呐喊。
一瞥,是充气垫与攒动的人群。顿时信心满溢,左脚踏上铁钉……
哎!大叫突发,身躯滑下,径直倒在气垫上,我顿悟:铁钉太小而又鞋底太滑,于是便脱掉鞋袜。迈开腿——
脚底冷冰冰的,钉环同翘起的石子似的硌!好在两只脚平稳的踩了上去。松了口气。
双手也抓住了铁钉。刹那,感觉自己在引体向上,仿佛被人拖挂起来,顿时头冒冷汗,手握紧了——我害怕下坠的感觉。
攀爬动作好似爬梯。在双手交替抬升并抓到上方的铁钉的同时,腿被肌肉、关节提到上方,踩住铁钉。爬梯不同之处,眼睛需上下捣梭子般同时注意手脚动作,竖直状手抓姿势不易发力,使胳膊发虚。
山谷之风透过衣衫扑向汗液,身体冰凉;远处的连山仿佛不断向深渊下坠,躯干发抖;即升的晨阳正在蒸发汗液于体力,肌肉紧缚。
突然,头顶到什么东西,是“山的额头”。一片黑色岩石,犹如天空与高山间的屏障。
不能退缩!
左右手飞一般同时攥住上方铁钉,欲将沉重的双脚悠至岩石斜面——不料,我并无那般臂力,像手提灯笼被吊着,体重几乎将手臂撕裂!
那瞬间,我看到了崖边被风吹下的垂危的草叶,金乌的黄昏投过晨风,汗液竖直坠下方的黑暗深渊……
“加油啊!”,此起彼伏的爆炸的声音惊醒了我。人们的声音,将我拉回生的边境,让我燃起了生的希望!终于——
坚毅地抬起虚弱的臂膀,吃力地挪动冰凉的躯干,缓慢地抬起硌出血的脚,奋竭地将重心抬升到胸口之上的天空,大吼一声……
伏在崖边,泥土的湿腥不同于坠尘,刚才垂危之草的草株散发出新鲜,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