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x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题
那月下身影
晚风掠过树梢,织布机停了下来不再作响,这个夜晚安静得可怕。
夜布上挂着一轮圆月,月光似比以往暗淡。木兰已无心织布,正望着窗外沉思。叹息随着秋风吹向了远方,她的眼眶早已湿润。
突然响起了几丝杂乱的声音,是老父亲在翻箱倒柜地收拾行装。木兰快步走向父亲:“一定要走吗?”父亲抬起了他那沧桑的手,摸了摸女儿的头:“能有什么办法呢?”是啊,木兰没有兄长,年幼的弟弟尚不适合进军营。父女二人对视了一眼,满是不舍。
木兰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到了屋外。她望着天空中的那盏明灯,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月光下那身影显得格外的悲凉┄┄不知过了多久,木兰打开房门,缓缓走向父亲收拾好的行装前。“父亲、母亲,恕女儿不孝,没有提前告知,您二人保重身体,女儿替父从军。”木兰跨马上路,萧萧的黄土陌道上,传来的是她微弱又坚定的女声。
漫漫长路上,只剩一人一马相伴……
这一路走来,木兰看尽了太多的心酸。行走在街道上的人们眼神空洞,内心慌乱无比;流浪在街头的人们不停地乞讨着,屋门纷纷紧闭——这一幕幕的景象如一把把利剑刺向木兰的内心,人间烟火气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痛心、悲愤、无奈,木兰此时内心无比复杂,而木兰迈向前方的脚步更显坚定、更显果决。她决心改变这里的一切。家国之情在木兰内心中变得更加庄重、更加深沉。
军营生活比木兰想象中还要苦得多。每日的体力训练把许多士兵折磨得痛不欲生。身为女子的木兰,所要克服的苦难和挑战远远比其他的士兵要多得多。她一次又一次地挑战自己,坚定的信念使她勇毅前行。因为她知道,只有拼尽自己的全力,才能守护住自己的亲人,才能护一方国土,还一方和平。
战火的硝烟从不留人情面。刹那间天空像是被一层厚重的乌云覆盖,压抑得令人喘不过气。战鼓如雷鸣般发出急促的声音,千万将士一齐向前冲去,双方展开了厮杀。将士们在火海箭雨中穿行,木兰冲锋在前,毫不退缩地打倒一个又一个的敌人。这拳拳下去发泄的是家园被毁的愤怒,是对敌人杀戮行为的痛恨,是对战争带来毁灭的反击……
号角吹响,战火的喧嚣沉寂了下来,木兰一军护住了家园。
那夜的月亮格外皎洁,像是为了照亮游子前行的路。木兰倚靠在树旁,望着月亮出神,虽然身上的笨重的装甲还没有卸下,但此刻的她感到格外轻松,那月下身影也格外的动人。
也许,她脑海中浮现的是父亲和家人在家门前迎着她的画面。她笑了,她替父亲完成了使命,她护住了自己要守护的东西。
第二篇:202x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题
鲁迅与我的故事
一道道遒劲有力却略显随意的笔墨绘成了他冷对千夫指的横眉,憔悴的体态,浓密的胡须,凛冽的目光,使人感到可敬可畏,就是这样的一个挥笔闪出五彩强光、唤醒国人的文豪,渐渐走近我的心灵。
小学时代,我总感觉鲁迅写的文章很深奥,不贴近生活,很难理解。但在一个暗得只剩下微弱台灯圆光的晚上,对写作业已感到疲惫的我随意地翻开了书柜上从未打开过的《鲁迅全集》,泛黄的书页似乎透着旧年代的苍古之灵。当翻到《好的故事》时,我随意读了几行字,顿时,远在碧色的天、映在五彩河中的叶、躲在彩云的月映入眼帘;再读下去,我看到了古寺旁竹叶浮动,日光吐露出水银色焰火。此时,我仿佛就成了鲁迅,正划动着船桨,拨开了星星和月光,饮着风和着云朵沏的云雾香茶。徜徉在小河中,清水和着山风搅拌了月光,成了我的眼。
我渐渐才发现身陷黑暗的鲁迅也会放下针锋相对的批判手段,转身投入对生活之美好的向往追求中,我这时才知道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如梦幻想,并不懈地追求它。从此,鲁迅让我懂得了“理想”一词的涵义。
每当我感到燥热时,我会拉开窗帘,让温和的阳光洒进我的房间,在安静的座位上稳下来,任阳光从小腿爬向脸庞。我只需要一盏灯、一壶茶、一本书就够了。我的心浸润着充满魅力的书田,像鲁迅一样追寻心中“好的故事”。我会对着天空大笑,胸中的浩然之气越聚越盛!
进入初中后,我又一次地看到了追求世间美好的鲁迅,在《社戏》中,尽管豆不好吃,戏不好看,那晚的夜色和人们脸上朴实的笑容却仍烙印在小鲁迅的心中,它是人间最美好、善良、高尚的景物和品质,它也带领着我回到了美好的童真时代,那儿只是小友之间的玩耍和争抢,只有抢到后的得意及又分享出去的快乐和情趣。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总会有几件不如意事,为什么我们不让桎梏随风去,为什么我们不让囹圄伴水流,为什么我们不摆脱周围的生活和学习压力,去追寻自己心中的那片美好呢?
以后的路上,鲁迅还会与我同行。品味着他文章中的美好,青春永添彩,我将高唱华丽的青春之歌,将鲁迅的“民族魂”传承下去,将他的纯真的呐喊呼唤下去,回到童真,回到青春,回到浪漫……
第三篇:202x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题
他令我染上芬芳
苏轼大名,我在初中前已略有耳闻,但直到2021年我才有幸与这位984岁的大文豪正式会面。
元丰六年的那个夜晚,月光是如此调皮,嬉笑着遛进了半掩的窗,小窗慈祥地纵容它,谁知苏轼是不经逗的,瞬息即被那一轮皎洁勾了去。“哎呀,我一个人多无趣……对了,去找怀民吧!”步至承天寺前,苏子踌躇:“他会不会已歇下?这么晚了……”“吱呀”一声打断了苏轼的思绪,循光而望,是怀民啊。两人相视无言,会心一笑,相与步于中庭。庭中积水空明,寺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露着芬芳。此时的东坡纵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的些许感叹,也消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埋怨幽恨。留下的多是他的渊清玉絮,孤傲自芳。
后来啊,自省彻悟,超越旷达的苏轼传下了一词二赋等绝世名作。他教我如何看风雨——持一份洒脱,怀满腔旷达,将生命中的每一次磨难化为心中最美的日月。那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再见苏子为一年后,那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名词——《水调歌头》,同是一个月夜,苏子解衣宽裳,持一樽清酒,仰首问青天“今夕是何年?”他因政治失意而消沉,艳羡天上的逍遥神仙,“唉,怎么那月宫中还有我弟弟的影子?哎,弟弟啊,我何时才能与你相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思弟之情在心中郁结不开。
苏子教我要珍惜夜夜的月圆,感激日日的团圆。
中考在即,苏子落笔写下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予我鼓励。“老夫聊发少年狂”令我不自觉地联想起曹操《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骏马四蹄猛踏,左牵黄、右擎苍的苏轼穿城而过,活像十几岁意气风发的少年郎。“鬓微霜,又何妨?”那可耻的贼兵,我将把手中的雕弓拉成满月状,“西北望,射天狼。”马匹扬长而去,只剩尘土腾起飞扬。
人人皆道“有志不在年高”,夕阳逝的美丽都会有人欣赏,何况我风华正茂!绮纨之岁,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我心存万丈光,定不负韶华,不负桑叶沃若!此时此刻,我夺取春天的一抹骄阳,落笔写下这年“少轻狂”。
第四篇:202x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题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愚公
有人说你愚蠢,有人说你顽固,有人认为你无畏也无知。
但我想站出来说,虽然你没看透挖山的艰难,却义无反顾地去挖山,无论日日夜夜,不论子子孙孙,这就是你的执着。
对于你来说,那太行、王屋两座巨山,简直如同传说中的禁地一般,没有人能够出山,也没有村民知道这两座山的高度,更没有村民知道山外是什么。
但你依然前行,不惧未知,敢于身先士卒,开天辟地,埋头苦干。
移山岂有易事?土石何置?人力何来?天寒地冻,长年下去,生存都可能难保。谁又会跟着你去祈望这看不到尽的希冀?
但你依然前行,拼命硬干,舍身求法。
残年余力,于山石而言,如牛身之一毛。他人的不理解,年岁的不饶人。你面对的困难不是“远水救近火”的尴尬,是“摘星与无天梯”的矛盾。
但你依然前行,为村民请出路,破壁凿障。
对于你来说,那来自智叟的耻笑以及妻子的劝谏,没有阻挡住你,反而进一步坚定了你孤独的坚持。没有你的榜样,那刚刚长出齿龀的小孩,也不会跳跃着加入实干的团队,更不会引来操蛇之神的恐惧,惊动上天将二山搬走。如果没有你,不知有多少代村民将终生生在深山,死在深山,不知有多少村民会永远见不到外界的五彩缤纷。
对于你来说,你已是老朽之躯,明知自己时日无多,却仍挑石扛锄,用自己最后的生命扑在这几乎无尽的工作上。你很清楚,自己及子孙们的结局,然而前仆后继,“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你用生命诠释了一个道理:人的意志,是世间最强大的武器。
书中有一个愚公;合上书,中国有千千万万的愚公。
我看见,抗日战争,穷尽生命和鲜血的战士。
我看见,两弹一星,用算盘筹尽原子的学者。
我看见,攀登珠峰,在险恶严寒的北坡登顶的队员。
我看见,抗疫前线,第一时间驰援武汉的医生。
你们变不可能为可能,你们肩负民族的希望,你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这就是真正的愚公,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益百姓,以益国家。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